通常而言,女性認為低沉的嗓音更具男性氣質和吸引力,低沉的嗓音來自更厚實的聲帶——這意味著高水平的睪酮(testosterone)。
通常而言,女性認為低沉的嗓音更具男性氣質和吸引力,低沉的嗓音來自更厚實的聲帶——這意味著高水平的睪酮(testosterone)。
當人們在想起前任、想起分手和上一段感情的時候,大腦中被激活的部位,和當人們切身感受到疼痛時大腦中活躍的部位,是重合的!
當互動媒介能夠實現同步交流并不作記錄,且交流雙方相距較遠時,人們說謊最多,具體為電話和視頻聊天;當使用電子郵件進行社交互動時,人們說謊最少。
相比基于激情發展出的親密關系,基于友情發展出的親密關系會有更多心理上的相互依賴、溫暖和理解,對長期親密關系的質量有積極的預測作用。
高天明長期從事神經保護及抗抑郁的研究,其領銜的學術團隊,在抑郁癥發病新機理及抗抑郁新靶點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人類原始的情感連接,并不是通過機械的喂養來形成的,而是通過柔軟的接觸來建立的。
回憶總是向有利于我們的方向修飾,即使人們最開始預測得很離譜,潛意識里還是會“洗腦”自己:我是對的。
實驗結果表明,空閑時間不足時,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會顯著降低;而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則會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那些跟我們最親近的人,比如伴侶,也的確能使我們產生兩個極端的強烈感覺——有時候想到他們就如沐春風,有時候想起來就惡心。
調查數據說明,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臨嚴峻挑戰,需要決策者和從業人員引起重視并付諸實踐應對挑戰。
壓抑表達不僅會影響選擇隱瞞情緒的一方對于彼此關系滿意程度,也會影響另一方的滿意程度。
表白可以是一句簡單的臺詞,但是背后的含義卻是極其嚴肅的。
這說明,5-6歲的小朋友,相比于和自己不是同類的人群,更能夠體察和自己一類的人們的心理狀態。
如果我們表面上假裝開心,是否就能漸漸地真正快樂起來呢?反之,如果假裝悲傷,是否真的會慢慢變喪?答案可能是非常出人意料的。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們的生活中是否有這樣一種人:你們曾經無話不說,最終卻漸行漸遠?又或者你們曾經好到不分彼此,最后卻分道揚鑣?是什么讓我們的友誼走到了盡頭?
腦同步程度越高,情侶的關系就越親密,越能夠“感同身受”。
在紛繁復雜、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相比于面對不同來源壓力時的束手無策,我們還可以通過踐行親社會行為來緩解壓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今天的我們只是在鳥類的大腦中植入了一段小小的,甚至不夠完整的記憶。但這一步的邁出在筆者看來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也許將來的某一天,對于記憶,真的能夠移植呢?
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
出門拍照要適當,一方面它令旅行更愉悅,定格了瞬間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別忘了自己眼中的美好。
高特質焦慮個體會通過增加的自上而下資源的卷入來補償自己降低的加工效率。
如果你是傳說中的選擇困難,重度糾結拖延難以抉擇,那么“內感受”研究可能幫到你——身體才是情感的真正來源。
過去印度一家健康媒體雜志曾報道稱,抑郁癥接受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會令大腦發生改變,并且有一些實驗來做結論支撐。
少量的酒精可以減輕焦慮以及說外語時的緊張感,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表現。
你時常感到郁郁寡歡、反應遲滯嗎,想想自己最近睡得怎么樣吧。要是有一段時間睡不好的話,可就要當心了!
我們是更愿意信任他人,還是更傾向于去懷疑他人?哪些因素又會影響我們對他人的信任水平呢?
在審美的高峰體驗中,理性的監控被大幅削弱。大腦不再專注于對樂曲的審視和細察,而是指向內在自我的“創造與升華”。
衡量論文的價值,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引用率,代表研究成果被認可的程度。
對科學有更大信任和/或對科學方法論有更深入理解的人不太可能相信陰謀論。但是,如果文章引用了科學家的話,對科學高度信任的人更有可能相信這篇文章。
報復可能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的痛快。如果你真正實施了報復行為,不僅無法收獲滿足感,反而會由于反芻造成更大的痛苦。
在沉浸于某個角色的同時,我們的大腦在發生什么變化,出坑為什么會辣么難?
與男性氣質相比,人們更傾向于將心理學與女性氣質聯系起來,而這可能會影響男性和女性對在該領域工作或學習的感受。
無論是人類還是接近人類的種族,母親真正的作用之一就是在幼兒感到恐懼和危險的時候,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人們花在電子閱讀和寫作上的時間更多,而使用紙筆的機會越來越少,缺乏使用“手寫”所帶來的獨一無二的運動學習的體驗,我們的閱讀水平及寫作能力是否面臨著下降的風險呢?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垃圾郵件是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局,但對一些人來說,垃圾郵件可能是一個逃不開的陷阱。
提到老年人獨處,許多人或許會首先想到“孤獨、無人做伴”,或是老人坐在門口望眼欲穿等著兒孫歸來的場景,但老年人獨處真的如此令人心碎嗎?
對于道德認同程度較低的個體來說,權力感降低其觀點采擇能力,從而減少親社會行為;對于道德認同程度較高的個體來說,權力感提升其觀點采擇能力,從而增加親社會行為。
并非所有的悲觀都是適應不良的表現,消極思維也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Daghlas等人最新的發現,早睡一小時,早起一小時,個體患抑郁癥的風險將降低23%。
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均衡且適度地同時滿足大小我的需要(Wang, 2016),而這也就構成了中國人理想自尊建立的基礎,我們將其稱之為“適恰自尊”.
目擊和加害是兩碼事,當明確知道對方很疼的時候,動物會主動避免加害嗎?
如果你想傳播容易消化、沒有爭議的信息,那么你就去發掘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吧。但如果你想傳播新的思維方式,挑戰現有的一套信仰,那就需要在外圍尋找隱藏的位置,并在那里播下種子。
總體而言,報復依然是甜蜜的,報復所帶來的快感能夠緩解懲罰他人所導致的負面體驗。
基線瞳孔越大的人,流體智力越高。而且,智力測試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參與者瞳孔大小的差異可以用肉眼觀察到。
研究表明,臉盲癥患者的占比大概在2.5%左右,其背后的原因和機制是什么呢?
水平的外向性行為與更多的積極情緒相關——即使對那些一開始就不外向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倍速看劇為何讓人欲罷不能?除了電視劇本身節奏慢、劇情拖沓的原因,背后也存在一些心理原因,本期心理快報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一下。
我們試圖描述,與來訪者變量和治療過程密切相關的一些改變機制。這些改變機制,正是被認為是不同心理治療方法的基礎。
降低青少年的物質主義水平,減少父母對青少年的心理控制進行干預,有利于減少青少年群體中網絡欺負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焦慮者在注意和情緒的認知加工機制上存在異常,尤其是在處理負性刺激時表現出明顯的注意偏向。
研究發現:戀人如何看待他們關系中的權力動態(而非權力平衡)是關系滿意度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父母的特質正念是家庭生態系統中的積極因素,可通過促進正念養育、改善親子互動,進而改善孩子的心理病理水平。
理解個體獲取不確定性信息背后的神經回路,是對焦慮和強迫癥等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療的第一步。
在心理學領域中可能有很多你曾經聽說過,甚至深信不疑的結論,后來又被學者們"推翻"。
逃避無聊和生活中缺乏目標會導致惡性循環,需要越來越頻繁地逃避自我意識和“活在當下”。
一起飲酒的陌生人最初可能會保持距離——但隨著他們喝醉,身體上的距離會拉近。
八卦已經超越了原有的負面含義,成為了一種社交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一種交往方式。
只有當個體評估到共情具有一定的主觀價值后,才會更愿意付出資源去選擇共情。
刷劇不是看電視劇的好辦法,這樣做沒那么有趣,而且你能記住的內容也更少。
你可以看到小朋友的說謊能力實在是非常強,我們大人實在是不能判斷。那么你就問了,為什么判斷兒童是不是說謊那么難呢?
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或許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但是,老齡化一定會帶來危機嗎?
我們的媽媽好像也做了很多我們不知道、但很重要的事。你能想到什么媽媽做過的這樣的事嗎?如果你一點也想不起來,那不如趁明天還沒到,打個電話跟媽媽聊聊?
當我們經歷了某件痛苦的事情,例如深受他人的傷害,如何走出這段痛苦往事、繼續前進呢?
不管特質如何,參與者更喜歡與他們相似的反派,相似性對反派和非反派都有積極影響。
研究顯示,使用快樂、憤怒和恐懼這三種不同情緒表達的人在籌款方面最成功。
如果你在工作中度過了一段可怕的時光,你的生活滿意度就不太可能太高。
越是社會地位低的人們(或者說當人們感知到自己的社會地位越低的時候),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會提供更多的幫助行為,更多的和他人交流,更多的以提高他人福祉為人生目標。
學者將希望定義為我們感知到自己有能力通過某種方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目標,并促使自己通過動力性的思維去應用這種方法去行動。
人們對于政治候選人、消費品和社會群體的評價可能仍然是相對固定的,因為它們是基于情緒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比較小。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生活在貧困程度更高、教育和就業機會更少的社區的中老年人的大腦萎縮更多,認知下降速度更快。
無論是主觀幸福感還是實現主義幸福感,學者對旅游者幸福感內涵的探索從未停止。
旁觀者效應真的存在嘛,狗狗會吃醋嘛?本期的一周新鮮事會為你解答這些困惑~
正念有時會增加人們的親社會行為,從而讓人們認為人與人之間更加相互依賴。然而,對于那些傾向于認為自己原本就很獨立的人來說,正念實際上減少了他們的親社會行為。
人們一般會將問題解決方案的選項控制在一定數量內(以降低認知負荷),這無疑會帶來一個問題:大腦篩選出的最終方案并非是問題的最優解。
研究表明,二孩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你的幸福、生活的意義、婚姻、家庭、老年生活、健康和生活成本,都會隨著二孩的誕生發生改變。
抑郁癥患者對所顯示圖像的對比感知與非抑郁癥患者是不同的!
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控制運動的大腦額葉區域萎縮變小,腦血流量減少,造成認知功能受損,并出現一系列的反社會行為。
性別化名字能夠激活性別刻板印象,比如人們對常用男性名字的能力評價高于女性名字,而對女性名字的熱情評價高于男性名字。
在信息編碼中,個體的隱喻聯結是內隱的、無意識的,但隨著始源域和目標域的加工深度加強,腦區神經得到大范圍的激活,這種隱喻聯結便可以體現出來。
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并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理查德·菲爾波特(Richard Philpot)和他的同事們說,旁觀者效應可能其實是假的!
對健康志愿者的右側dlPFC進行10Hz的rTMS刺激,能夠增強他們的焦慮增強驚嚇效應,這為右側dlPFC和焦慮表達生理機制之間提供了一種新的聯系。
為什么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這么難?來自密歇根大學的Priti Shah和她的同事們詳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為我們列出了五種關鍵性的解釋。
沒時間自我關照?假期后格外起不來床?本期的一周新鮮事為大家準備的四個有用話題!
有同情心的母親那里得到愛和同情的幼兒可能更愿意把對他人寬容的想法變成行動。
一個人怎么會認不出自己的長相呢?別說,這還真有可能。
數量如此龐大的正念冥想應用,對心理健康是否真的有效?
2020年,美國心理學會的89種期刊發表了5000多篇文章,為有史以來最多,以下是迄今為止下載量最高的10篇文章的快速瀏覽。
無論是完全的睡眠剝奪,還是現實生活中睡眠質量的適度降低,都會導致人們更加回避社交和引發孤獨感的行為特征。
我們透過一個研究,以及一位偉大心理學家的 “可能心理學”,來談一談心想事成的科學依據。
AJP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做的最有效的預防抑郁的活動是向他人吐露心事。
基于對174項獨立研究的元分析,研究者得出結論認為,靈活變通(而非死板僵硬)會有助于維系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
別總是糾結于單身,這會讓你感覺更糟。
根據積極傳遞與消費者勞動理論,手工制作的生產模式似乎能通過象征性的傳遞來影響產品的吸引力。
發表在《General Psychiatry》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午睡習慣的人相比,有規律的午睡可能有更好的思維敏捷性。
導致強迫癥的原因千差萬別,不同的生理、心理、遺傳、環境因素等都可能是誘因,由于人們對這種精神疾病的機制理解不完整,因此也難以找到非常有效的緩解方法。
我們的大部分“失憶”并不是因為神經連接斷開或年齡相關的衰退,而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是生存的必需品。
深度睡眠具有一種古老的恢復能力,可以清除大腦中的廢物。這種廢物包括可能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有毒蛋白。
最近一項研究刷新了人們對于走神的看法,該研究提出走神是認知的一種積極特征,它可以讓人們更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八卦往往帶有禁忌信息或者違反了社會規范,這樣的信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提高身心的喚醒程度。
描述特定情緒如何在大腦中產生和表征,是情緒神經科學的一個核心問題。
雖然我們直覺認為好的商品會更受歡迎,但實際上評價分數和評價數量之間的關系并不大,僅僅受歡迎度(即評價數量)并不是有效的商品質量(即評價分數)指標。
運用專念去生活,你的新年愿望會更加容易實現,生活會變得更精彩。
研究表明皮質體積變小可能是發展PTSD的一個風險因素。
多巴胺的分泌,加速了生物體對時間的感受,使其高估時間的流逝。
提起藥物治療,我們想到的都是通過藥丸或注射器來提供,但你是否想過電子游戲也能成為處方治療?
相似的經歷更可能把感知者的注意力從他人引向自身,喚起自身經歷帶來的痛苦,這種不堪重負的感覺損耗了感知者的認知資源,進而干擾了其對他人情緒的準確理解。
對拉郎作品的熱愛是鐫刻在人類 DNA 中的跨文化本能,國人愛看,老外也愛看,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社會動機理論認為普通人是非常有動機去加工別人的社會信息、有動機去了解別人的,而孤獨癥孩子就沒有這樣的動機。
人們在看到美好事物時大腦中的積極事物就被激活,說明人的面孔具有某種特別強大的、關鍵的和正面的特征。
研究表明,我們可以解碼人腦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復雜信息,并識別每個人所記住的經歷所特有的神經'指紋'。
根據酒精近視理論,人們的注意力廣度變低,大腦能夠加工和處理的信息變少,只把注意力放在當下,享受酒精帶來的快樂,但一方面也可能會誘發攻擊行為,
面對高創造力、高認知靈活度、深度信息處理的工作任務,擁有很強的內在動機才能做好。
人們不僅低估了另一個人因為他們的贊美而產生的積極感覺,他們還大大高估了對方會感到多么困擾、不舒服和煩躁。
感恩不僅有助于我們互相合作,也有利于提升我們的個人幸?!Wo我們的心理健康,使我們對未來感到更加的積極和樂觀。
飽和度越高的顏色情緒喚起越高,而飽和度低則情緒喚起較低,也就是說飽和度低的顏色對人們的情緒影響較小。
“ 奢侈是一種誘人的快樂,一種惡棍式的歡愉,嘴里含著蜜,心中有苦澀,尾上有尖刺?!?奢侈品消費是否也會給購買者帶來一些負面的心理體驗呢?
在高度不確定、復雜的環境中,直覺符合了信息 “少即是多” 的原則。
攻擊表現,就和“喜極而泣”、“怒極反笑”一樣,都是一種大腦選擇的進行二態表達的情緒調節方式。
當個體在權衡選擇時,眼球上方的大腦細胞就會被激活。報價越誘人,相應的神經元觸發速度就越快。
為什么明言明語效率低下惹人厭煩?霸道總裁不霸道的時候卻會成為萬人迷?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給出了一個可能有點 “喪” 的答案,那就是:智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
時間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改變我們的愛好,重塑我們的價值觀,甚至影響我們的人格。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
做出選擇的行為改變了我們對所選項的看法,即使是剛剛開始為自己做出選擇的嬰兒也有這種偏見。
當我們因需要和愿望沒有滿足,感到沮喪、難過時,消費可以作為一種 “補償” ,讓我們感覺更好。
之所以像LV、香奈兒這些來自頂層的時尚品牌會選擇與底層的土味元素進行混搭,是因為社會頂層面對社會中層步步緊逼的模仿所作出的一種“區分性”嘗試。
在工作場合中,尤其是那些非常規工作狀態下,領導使用激將法,對員工的任務績效、工作投入和工作創造力均有明顯的正向影響。
日常生活中,盡管人腦的重量不足體重的2%,消耗的熱量卻能達到人體總耗能的20%到25%-每天平均消耗350到450卡路里,這使它成為了人體內最耗能的器官。
過于關注消極面、跟缺陷死磕來解決問題往往會導致事情事倍功半,而當我們專注發揮考100的能力時,考80的問題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個人的早年經歷是否真的會對其成年后的各個方面(比如決策偏好)產生影響呢?如果會,具體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人們會覺得寬臉的人更具有攻擊性,這會使人們很難感知到與其存在相似性。從而覺得寬臉的人的可靠性比較低。
在公共衛生政策上,歐美采取集體行動為何如此困難?
童年時期的不利條件和消極經歷往往會在整個人生過程中不斷累積,并加重對成年后健康狀況的破壞性。
我們會特別喜歡和自己在某一方面完全不同的人交往——這種現象叫做“異質性”。
化妝使年齡范圍縮小了,年輕女性看起來更老,年老女性看起來更年輕。
歌詞、節奏、押韻等多個元素能夠在即興的場景下,以新穎靈活又熱情的方式呈現出來,不但令觀眾買賬,也吸引了神經科學研究者的注意。
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于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
左右腦不僅接收到的信息不同,處理信息的方式也不同,它們有各自的意識、情緒和感受。
人們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在事情尚未處理完的時候,潛意識會不斷的提醒我們去完成,這種提示逐漸變成一種內在動機,會讓這個事件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朋友圈炫富是一回事,秀恩愛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兩回事都會同時激活多巴胺神經元的活動。
運動能夠引發很多神經遞質的分泌,諸如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等等,這些遞質對于我們的情緒調節發揮著重要作用。
1971年夏天,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們在斯坦福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愿者,志愿者被隨機分成警察和囚犯的角色。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經過充分測試的、非藥物干預的方法來改善與免疫相關的健康,CBT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
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在青年時期很少會過于肥胖、有毒癮或其他行為問題,他們將來的生活也更成功。
確保研究的信/效度不但可以讓文章更快發表,還能賦予它長久的生命力和可重復性。
就像傳統社會里我們對男女性別存在偏見一樣,在無意識中,我們對極度快樂的人也存在這樣負面的刻板印象。
越是愚蠢的人反而認為自己越厲害,這種錯誤認知來自于這些低水平的人缺乏辨別自身不足的能力。
手機帶給青少年便利的同時,也可能使學生沉迷或依賴手機,導致諸多負面結果的出現,如冒險行為。
當一個人強行練習微笑時,它會刺激杏仁核——大腦的情感中心,釋放出神經遞質,從而促進情緒上的積極狀態。
童年時期經歷逆境是生命后期健康狀況的有力預測指標,不僅是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健康狀況,而且還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等身體健康方面的狀況。
容易感到無聊的人,比較難以集中注意力,并且很難將注意力放在應該集中的目標上。
娛樂會調節個體與工作間的心理距離,適當的娛樂會提升人們的工作興趣。
刷朋友圈本身并不直接導致抑郁的發生,刷朋友圈所誘發的負面社會比較這一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才是抑郁的直接誘發因素。
睡眠不足會導致我們在生活中更容易冒險,會讓我們覺得原本危險的事情不那么危險。
即使是普通的健康成年人也可以通過提高心理幸福感,增進身體健康。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里?呃,自然是在大腦里。
聽到高亢的音樂或令人揪心的故事時,你是否會感覺到一陣激動的震顫從身體上閃過?
僅從歐洲文化追溯心理學的哲學根源,傲慢地忽略了其他文化中心理學的哲學根源。
圍月經期(本次月經周期第24天至下一周期第5天)內,患者的精神科入院風險顯著升高,精神病性癥狀評分似乎也更高。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心理學主試的自我修養!
在老年心理學領域,心理學已經并將繼續在幫助老年人促進認知功能,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預防老年癡呆,對抗年齡歧視,退休適應和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研究婚姻與體重變化之間的關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教育研究所、曼海姆大學、萊比錫大學、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選取2萬名德國人進行了長達16年的數據追蹤,證實「婚后易胖」是真的
心理學界雖然沒有諾貝爾獎這樣人盡皆知且獎金豐厚的大獎,但也有在心理學界響當當的大獎:美國心理學會(APA)頒發的“終身杰出貢獻獎”。讓我們來回顧往屆的終身杰出貢獻獎——
如果有個魔術師說,他光用撲克牌就能讀出你的內心,你信嗎?
當然,前面說了,去人性化,有讓問題變簡單的功能,當智力、心力臨時欠費的時候,偶爾使用可能有益。但是,需要警醒的就是它的反噬效果——如果你看誰都像釘子,那你肯定就是個錘子~
那些被心理學家拿來做實驗的動物紛紛表示:再也不相信人類了!
美國的心理學會多不勝數,有綜合的,有專注某個領域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些什么呢?心理學的最新動態是什么? 通過參加心理學年會,可以讓行業人士更快了解到相關知識
作為一項傳頌了半個多世紀的心理經典,斯坦福監獄實驗如今遭遇了巨大的聲討。津巴多要如何回應?
你喜歡聽音樂嗎?音樂可以左右我們的情感,甚至可以影響我們的決策??傊?,音樂就是一個溫柔但是強大的工具,它不僅能夠治愈我們的心靈,撫慰我們的心靈,還能減輕我們人類很多的病痛。
不管是精神分析、行為主義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知識的大發展,離不開各個學科的共同發展。隨著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模型來綜合考慮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對行為的影響。
有的時候我們看著虛假的新聞,覺得它愚蠢又有一點幽默,但更深層次的是假新聞滿足了人們減輕對現實生活負擔的欲望。
當潛入潛意識的水下,有些發現可能令人感到冰冷、暗黑。
在我和強迫癥患者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常發現:強迫癥患者對于癥狀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是造成癥狀持續的重要因素。強迫癥患者在應對侵入性強迫思維時所采取的強迫行為只是暫時降低患者的焦慮感;但事實上,強迫思維只會控制患者一次又一次地進行無用甚至可能有害的“儀式性”行為。當患者深陷壓力以及掙扎于強迫性思維中時,識別“強迫癥患者對癥狀錯誤的認知與應對方式”對患者至關重要。認知行為治療會教會患者放棄之前無效的應對方式--拒絕進行“儀式性”行為或與暴露于某種情境下的焦慮感做斗爭。下面是10個強迫癥患者常出現的認知偏差,也是造成癥狀持續的重要誘因:
工作學習時聽音樂,是幫助還是干擾?約會時放浪漫情歌能提升戀愛好感嗎?傷心時聽慢歌會更傷心嗎?
一個殘酷的事實:智能手機被設計出來時,它的理念就包含了無論什么時候,它都能在認知資源中占據優先地位。
如今家庭的意義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宗族形態,尤其是當選擇婚姻以后,就意味著要生活在3個家庭中,與其被動的等待對方反應,不如自己先做出準備。
研究背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下文使用CBT表示認知行為治療)對那些抗抑郁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人群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CBT長期治療效果仍需進一步跟蹤研究。在進行CoBalT實驗之后的長期跟蹤隨訪,我們檢測CBT(作為常規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的補充治療)治療難治型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和成本效益,被試來自于初級社區門診,時間持續3~5年。
要想提高「情商」,就要先正確認識「情緒」。情緒不僅僅是喜怒哀懼,更關乎對環境的主觀理解和選擇。而所謂情商,就在你的選擇之中。
健康長壽的第一關鍵,不是飲食不是鍛煉更不是環境!一項萬人參與的心理研究,給你科學的答案!
謊言,到底是一種人際技巧還是???
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6項奇葩心理研究。不怕不知道,只怕想不到!
三項跨越世紀的心理研究
雙旦快樂,分手快樂,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一項針對7~17歲強迫癥兒童和青少年治療的研究顯示了認知行為療法具有長期持久的效果。
結果表明,患有強迫癥的個體比一般人更容易在情緒上受到季節的影響,而對于季節性敏感的強迫癥個體來說,他們的“強迫行為”在寒冷的季節變得更糟。
本研究涉及對精神(病)藥理學、延遲暴露療法、認知加工治療、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MDR)的描述,尤其涉及到參與戰爭的老兵。
使用微信真的讓我們不幸福了嗎?
國際心理資訊 | 你那些灰暗的過去,更愿意向機器人吐露?
心理學家又對小白鼠做了什么
全文轉載華中師范大學周宗奎教授和劉勤學副教授的文章——網絡心理學:行為的重構。
什么樣的人容易有偏見
JAP 應用心理學2016年9月論文解析
瞞天過海的超強視錯覺,比藍黑白金裙子高級多了!
“ 情感研究者以及整個社會對于驚嘆的影響應該都挺感興趣,引發驚嘆的事情也許是個人變化和成長方面最迅速有力的方法之一?!?/p>
讓我們從心理角度看看蝙蝠俠的性格。
為什么 Someone like you 這么好聽?
如果我們相信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目的和意圖,那么就會推倒出有一些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力量在主導、設計這一切。這樣,一位“上帝”就誕生了。
如果你被他人迷惑,認為自己支持某一個觀點,那么你可能會找到一些理由來支持這個觀點?!犉饋砗苌凳敲??事實可能真的如此。
一長串無規則的英文單詞,會比大小寫加符號的復雜組合密碼,更安全。
怎樣把把巧克力賣給節食者,把新款電動玩具賣給年輕人呢?在懂心理學的營銷者面前絕不是一道難題,因為他知道“越內疚越快樂”。
尋找利益最大化(Maximizer),還是限定條件下最優解(Satisfi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