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起來像是普通玩具的小道具,卻在咨詢中卻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些看起來像是普通玩具的小道具,卻在咨詢中卻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可借由簡單的紙和筆,使用正確的方式反復練習,便可與內心展開積極對話。
聊天機器人是通過模擬人類對話來實現聊天目的的計算機程序。它具有很好的一個便捷性,還有可行性、普及性、低成本等特點,所以越來越多地被用到計算機化的心理治療。
成功緩解莎拉抑郁癥狀的療法名叫“腦深部電刺激”——簡單說,就是對指定腦區進行電刺激干預,讓神經活動重新恢復正常狀態。
抑郁的元認知治療源自一種觀點,即抑郁癥狀的延續是由反芻思維和對想法和情緒感受過度自我關注為主導的思維模式所致,這種思維方式不僅無效,而且難以控制。
10月4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Katherine Scangos 團隊在國際頂尖雜志《自然·醫學》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引起精神醫學、神經科學界的反響。
過去印度一家健康媒體雜志曾報道稱,抑郁癥接受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會令大腦發生改變,并且有一些實驗來做結論支撐。
既然心理咨詢不能直接解決問題,那它到底怎么起作用?
當我們談論“藝術治療”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我們的社會對創傷的理解依然充滿局限性。
我們試圖描述,與來訪者變量和治療過程密切相關的一些改變機制。這些改變機制,正是被認為是不同心理治療方法的基礎。
問題外化是指將問題與人分開,把貼上標簽的人還原,讓個體形成積極有力的自我觀念。
積極再定義的方式實際上正是在幫助我們跳出評價之外,啟發我們用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事情。
很多抑郁癥、雙相障礙青少年患者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孩子病了,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怎么辦?被退學了怎么辦?
對自己說“我接納了”就是接納了嗎?如果“接納”不了怎么辦?“接納”一定意味著喜歡嗎?“接納”是對一切都接納嗎?“接納”了痛苦如果沒有消失怎么辦?這篇文章會對如上問題進行解答。
很多抑郁癥、雙相障礙患者、家屬談及就醫經歷時,整體感受往往不太好......
因為要去用心講述自己的故事,也就因此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及時握住其他的援助之手
引導——不告訴你答案,給時間自己去摸索和思考,去發現問題,才會從內心深處的知道自己要怎么去面對,我覺得這是在鍛煉一種決策和澄清的能力。
孩子通過游戲學會理解世界和他們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在游戲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內在的感受和最深的情緒。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新的個性化神經調節方法:針對個體大腦的不同部位進行刺激,能夠在幾分鐘內緩解嚴重的抑郁癥癥狀。
患者“不確定所接受的心理治療類型”和“治療前對治療信息了解少”是不良反應發生的危險因素。
此事過去了好多年了,專門征求了妹妹的意見,她也想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事,同意寫出來,給更多的人一些啟示。
“是藥三分毒”這個觀念深深地刻在國人的認知里,所以很多父母帶孩子看精神科時,問得最多的就是“醫生,一定要吃藥嗎?”
接納承諾療法的目標不一定是改變或減少人們那些有問題的想法或情緒,而是讓一個人無論心境、動力或想法如何,都能做出有意義的實際行為。
精神分析本身的主觀性,在薄弱的經驗儲備下,反而變成了咨詢師自我保護的工具。
暴露的作用是患者的強迫想法或者行為所觸發的痛苦,旨在通過不一樣的信息,去糾正對危險不正確的評價,從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削弱想法和痛苦之間的聯系。
與純真之心相似的還有松下幸之助的“坦誠之心”。
森田療法中對“純真之心”解釋如下: 所謂純真之心是指在隔離生活(絕對臥床)的環境中、不用顧及周圍的瑣事和煩雜,在忘記善惡是非的理想狀態下,體會到無拘無束的自我感覺。
陷入壓抑、煩躁、憤怒等情緒困擾怎么辦?
你相信嗎?給你一把空椅子,你可以穿越回過去,與過去的人或是過去的自己對話!
不要再采取家庭暴力對待我們的孩子,愛護孩子從管控我們自己的情緒開始!
“心理咨詢到底有效果嗎?”不僅大眾有著深深的好奇與懷疑,學者也曾為這個問題爭破頭。
對于抑郁癥,哪些心理治療方法能起到明顯療效?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治療機構那么多,怎么選擇才能避免“踩坑”?
在臨床中,要對付抑郁癥,除了常見的精神科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之外,“電刺激”療法也可派上用場。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輕度、中度抑郁癥較好的心理治療方法,它通過改變困擾患者的無用認知行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認知行為模式,幫助患者走出抑郁心境。
理解原理,針對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案,才能正確使用正念技術。
抑郁是個體將對已經喪失事物的敵意轉向內部,轉向自我而形成的。抑郁癥患者把攻擊轉向了自身,以毀滅自己的攻擊,傳遞著對外界的憤怒。
網絡游戲從其誕生開始,關于它的爭議就從未停止。而且,由于學生群體沉迷游戲、荒廢學業、揮霍金錢的事件總是層出不窮,對網絡游戲的評論多半是負面的。
本文來自患者T女士治療結束后的經驗分享,經作者本人授權發布于公眾號;我們厭惡造假,保證以下信息的真實可靠以及原文的100%真實性。
現在心理咨詢已經漸漸走進大家的生活,更多的人開始接受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孤獨是當代人的處境。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生活處境,面對我們的“關系”,以及面對我們自己時,很多人會認為:我這輩子注定就是這樣了,無可救藥、也無法改變了。
“暴露”實際上是一種“體驗”,主動置身于自己恐懼焦慮的情境里,感覺就像毫無防備地暴露于極度危險之中……等到發現“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焦慮和恐懼就會大大減輕了。
分析心理學中有一種非常知名的“沙盤游戲療法”,自從它問世以來,幫助了無數的來訪者認清了自己的問題,挖掘了自己的資源,走出了自己的心理困境。
分享森田療法實施的八大技巧。
介紹了森田療法中打破被束縛狀態的九大原則和方法。
影響神經癥發病的八大因素介紹。
為什么森田心理療法有時能那么神奇地治好一些疑難病例,其機制是什么?
給大家介紹一些心理治療方法!
今天這篇非常非常詳細的指南會告訴大家怎么從頭開始預約一個心理咨詢。
更靈活去處理與來訪之間的關系,去真正了解他們。
專家與非專家,區別在于:專家能夠早期識別來訪者真實目標是什么,并根據來訪者節奏,引導來訪者更早確定真實目標,從而縮短咨詢。
我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心理治療是奢侈品?心理治療是病人才需要的?
咨詢師很多表達方式都蘊藏著“技術環節”,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很樸實,但是確實是在運用某些方法的。 ?
如果癥狀再度出現或者一個新癥狀出現,人們再回來尋求治療,這種醫療模式,比讓人們投入長年的治療要更健康。
在心理治療的巴別塔中導航。
該痊愈的時候自然會痊愈,誰也不知道,有時候就是你不想痊愈也不會痊愈,反而自然而然就痊愈了。
在沙盤作品完成后,需要咨詢師和個案共同討論、體驗和分享;由個案自己去對沙具賦予意義,對生活事件重新定義,使無意識意識化。
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取決于你的表現和它的嚴重程度
第一次走進咨詢室,來訪者除了期待之外,更多的可能是緊張和不知所措。心理治療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這篇文章將會解答幾個常見的疑問。
自我關懷在臨床運用上存在巨大的價值,可以幫助存在負面自我態度的個體采取更積極的對待自我的態度,并且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復和維持。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當許多孩子描述了咨詢中充滿游戲和玩耍的過程。這常常讓父母感到困惑,但請放心,玩耍確實在心理治療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
核對可以確認信息,達成更精準高效順暢的溝通。溝通順暢則有利于關系的維系。
每一個咨詢者,每一次咨詢中,咨詢者對咨詢師主導咨詢過程,和支持自己成長的需求,同時存在,時刻在變化。
當你面對突然而來的壓力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準備一個解決問題的計劃?向你的朋友們傾訴?回避或拖延面對壓力情景?或是通過食物暫時安慰自己或借助酒精,煙草,大麻麻痹自己,回避你的恐懼?
找個咨詢師,用數月到數年的時間,花費數千到數萬的費用,來進行這種自我探索和成長之旅。這種事情,看上去很奢侈,但其實很值得。
目前世界上有400多種治療理論,不同的理論核心有所不同,但最終的落腳點卻是一致的,歸結為以下三點:情感體驗、認知澄清、行為糾正。
動力學咨詢的三大內容:過去、現在、此時此地。這些會在咨詢中,根據動力的指引反復拉扯,直到你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對你的前世今生有了相對全面的認識,于是你對自己增加了掌控,于是你的生活增加了選擇。
米蘭小組家庭治療理論,是由塞爾維尼·帕拉佐莉提出的,這種治療方法就是要理解家庭對家庭秘密的否認,以及為什么幾代人都會遭受同樣的痛苦。
暴力、電擊與恐懼,其實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只是,解決方案竟比問題本身更殘酷。所以這個方案是錯的——我們不應該用更大的錯誤來彌補錯誤。關閉網戒中心,只是糾正了一個錯誤,在此之后,孩子們、家長們、醫生們仍將直面被“錯誤”掩蓋下的那些問題。
不同的治療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治療關系。一些治療師在咨詢中非?;钴S,而另一些則選擇更被動的或非指導性的角色。因此,重要的是要問自己,治療師的方法是否適合你和是否滿足你的需要。
森田正馬(Morita Shoma,1874年1月18 — 1938年4月12日),日本高知縣香美郡兔田村人,森田療法的創始人。
電擊療法,可以帶來身心的治愈嗎?
人不能夠自我接納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者我們很少有機會真正的在“鏡子”前審視自己,二者我們很少有機會思考我和外界的關系。但是在心理咨詢中,這兩個條件都可以滿足。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我國稱為多動癥,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有六項干預訓練可供參考
”最近的犯罪錄像讓我又想起這句話,結合目前所從事的心理咨詢工作,突然發現這位法官的邏輯和心理咨詢師的邏輯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只需要做一個類比。
我對認知行為療法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咨詢方法不追求誘人的神話和奇跡,而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幫助求助者最終解決自己的問題,求助者咨詢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最終,求助者學會了“釣魚技術”,成了一個合格的“漁夫”。
意義療法的三項基本假設是:追求意義的意志,人生的意義以及選擇的自由。
心理咨詢是用生命陪伴生命的創造幸福之旅,敘事療法能夠讓你成為自己的心靈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