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的難點在于讓患者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的人生所有選擇與行動都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這個世界是鮮活的,值得被TA所愛的。
空心病的難點在于讓患者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的人生所有選擇與行動都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這個世界是鮮活的,值得被TA所愛的。
小白對上司的恐懼和抗拒只是他對于自己童年時期和母親關系的投射而已。
分享一篇抑郁癥患者的自述,里面包含著抑郁癥患者的治愈過程。
對我來說我更喜歡平等的關系,同齡人比年長的咨詢師更容易理解我的想法,我們之間所產生的共鳴會讓我更愿意分享,在咨詢中敞開心扉。
“微笑抑郁癥”是抑郁癥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它是一種多發于高收入、高學歷、高地位人群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郁傾向。
她經常會過度地自我保護,她一覺察到男朋友沒有滿足她的需求時,她總是會選擇說分手,先一步放棄感情,可以說,分手成為了她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為什么在婚姻中如此的缺乏安全感呢?
社恐如何從自戀中自我拯救?
體象障礙的背后:“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的核心信念。
父母時常會疑惑,我的孩子吃好喝好的,怎么會得抑郁癥?怎么會在一個青春活潑的年紀卻失去了活力?
家在不同人眼中會有各種不同定義,它可能是歸宿、港灣、樂園、天堂...但對于柳兒來說,家是地獄!
在職場中我們如何讓我們的“期待落地”,讓我們的期待轉化成有效行動?
在每個家庭中,沖突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解決沖突的關鍵不在于爭辯對錯,而在于是否能在沖突中重新找回共同立場。
借由小美的“故事”帶來的話題,在面對父母家長強勢控制的情形,給出了幾個建議。
竹子遭遇了一次困難,她沉淪過、痛苦過,但最終,她浴火重生了。
婚姻沒有理所應當的美好,需要彼此的理解和付出。有些時候婚姻出問題了,不一定是不愛了,而是你愛的方式不對了。所以,如果在婚姻中,此路不通,不如換條路走吧。
教育失敗時請先看看自己,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誤區。愛,應當以恰當的方式出現。
2019年,我們曾分享過一個被權威精神科大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實際上其所謂的輕躁狂/躁狂發作屬于“騎車成癮”的特殊案例。
中年危機只是借口而已,因為在心理學中,中年危機這一詞本身就不嚴謹,它的定義過于模糊,就如同命理和星座一般。
他們在抑郁發作期間會對自我、對世界、對未來評價都是消極的,他們無法相信自己本身具有力量,他們可以擁有積極的未來。
一開始吃東西時她其實感覺到非常的舒適、安全,但是隨著吃的越來越多,就會產生強烈到極致的負罪感、厭惡感。整個過程就像毒癮發作,一邊痛恨著自己不停進食的行為,一面暗自享受著不停進食所帶來的快感。
“我們絕大部分人內心都有著大大小的空洞,而人這一生都在追逐著這些空洞?!?/p>
兔子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的前半生一直都是下意識抬高他人、貶低自己,讓他人踐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之前她掩耳盜鈴一般,用“優秀”將傷口遮住,但傷口并沒有消失,甚至會隨著時間而加重,孩子的來臨其實也是在提供契機讓她認真的看向自己,仔細地處理傷口。
經歷過幾次的咨詢,小愛終于發現,原來自己內心,一直以來,有一個核心信念,那就是,自己是配不上被愛的。
現實中缺乏安全感的源頭大多是我們的自卑或不自信,從小沒有獲得安全感的經歷與體驗,但這并不全是我們的錯,現在的問題不是追究錯誤,而是找到如何讓我們在關系里變得“有安全感”的認知與方法,并通過認知-覺察-內化的過程,讓我們自己擁有安全感的能力。
在線上心理咨詢師的這份職業中,她們窺見小鎮的人間百態,盡其所能為小鎮居民提供科普和援助,也在這個過程中反思和療愈了自身。
我想借自己的經歷給那些還在飽受抑郁癥折磨的病友們一些希望,相信我,再堅持一下,不要放棄,就會看到曙光。
對工作沒有感覺卻想去創業,聽起來這是兩個矛盾的部分。
愿你,有接納現實的勇氣,亦有改變現實的能力。
破窗,我們也可以用它來打破人生魔咒,重回人生幸福賽道。
父母一定要有意識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不要把孩子的康復都寄望于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或心理治療師身上!
消極的東西和積極的東西一樣,都需要被看見、被宣泄、被理解。愿在未來的生活中,你的每一種悲傷,都能被溫柔以待。
陷入壓抑、煩躁、憤怒等情緒困擾怎么辦?
我在學習心理咨詢的治療理論時,最開始接觸到的是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給我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轉變,所以也喜歡用這套理論去幫助他人。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當中,母親這個人對孩子來說并沒有突出的重要性,而是被聚合在“多變的”客體類群中,其功能只是作為“本能可以在哪兒或者通過它達到目標的東西”之一。
做父母的要學會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逐漸找到你們之間的邊界,知道哪些應該管,哪些可以放手,相信孩子在邊界之內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我有點悲哀,也有點憤怒。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實用的療愈方法,面對曾經的錯過,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讓自己走出愧疚與遺憾。
不久,我們為一位被外院診斷為雙相障礙的青少年患者燁華進行心理干預,進展比較理想。但接近尾聲時,燁華變得扭捏起來,心里明顯藏著事。
Hello, 我是Vin。我的工作是通過個案咨詢輔導這個形式,幫助那些十字路口駐足的人們一臂之力。我輔導過近千人在迷茫中清晰,在疑惑中安定,在糾結中做出選擇。
我的行為不等同于我的價值
在治療關系當中,存在著權利的不平等,這會對病人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人和人的相處中,不論是哪種關系,“宜人性”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痛和苦是截然不同的,過去經歷,是痛,它能不能成為苦,就看你如何對痛進行賦意。走出創傷的標志是對過往經歷的積極賦意。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體驗,一種自我內心的體驗?!?/p>
我們存在時,死 (狹義 )不會降臨,等到死神降臨時,我們已不存在?!帘邙F魯
本文來自患者T女士治療結束后的經驗分享,經作者本人授權發布于公眾號;我們厭惡造假,保證以下信息的真實可靠以及原文的100%真實性。
因為社會比較,阿良發現自己不如其他同學富裕,和其他富裕的同學進行比較后,發現不如他們,衣服破破爛爛、過年過節人家大魚大肉,自己家干巴巴窩窩頭,感覺很沒面子。
如何能夠讓自己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情緒呢?
咨詢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來訪者,他們看似暗淡無光,但深入了解,你會發現他們的內在世界精彩紛呈。有時候我會忍不住的想,他們讓自己變得暗淡無光,到底是在滿足誰的需要?
“生死,都沒得商量?!?/p>
我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時候質疑宗教信仰,因為不確定感會讓人們更加相信宗教的力量。為什么呢?
移情是心理咨詢中常見的現象,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詢師身上的過程。
當緊急情況出現時,比如自殘、自殺嘗試、精神崩潰、妄想或冒險行為,你可以撥打110或120,讓警察和醫護人員把你愛的人帶到最近的醫院急診室。
如同神一樣,鬼也是人封的,是力比多的投注。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內心的大樹下播下一個種子,而我們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坐在樹蔭中,靜靜的看著外面不斷變幻的天空,可能是暴風雨,可能是晴空萬里。我們什么多的都不需要做,只是需要靜靜地看著種子發芽而已。
如果一個人能在妄念來臨時不去分析它,而只是知道它是什么,并且能耐受住妄念給你帶來的強烈的焦慮感,那么你的從焦慮中走出只是時間問題。
發病的第四個月,我終于獲得一個重要的領悟:沒有焦慮是承受不了的,焦慮也是用來承受的。除非你愿意讓自己崩潰,否則焦慮永遠不會讓你的內心潰堤。
我頂著恐懼沒有去回避任何事情,這是我的突破之一,也是我一定要告訴現在正在讀文字的你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要回避任何事情,哪怕你腦海中的妄念說你不去干或者干什么事情立刻就會死你也不要回避。
千萬不要著急,不用自己的意志力,也就是不要有“我一定要”的思想,一定要遵循自己的腳步慢慢來,只要慢下來,心沉下來,思想端正過來,行為矯正過來,你所謂的康復,只是時間問題。
是抗拒,在回憶中我能感覺到我當時的思想是嚴重的抗拒,我將胸口升騰的煩躁感列為一種異樣,一種必須消除的東西,我思考,我找方法,都是為了消除它。
心臟也好,呼吸也好,其實都是焦慮的軀體癥狀,而扭曲的思維讓你繼續抓住你可以擔心的一切去擔心。一次次的安全行為,助長了我神經回路的扭曲,讓我對醫生的話也不太相信了......
我們前進了一萬步,退了9999步,而那一步就是我們的收獲。你可能根據我的方法好了好多,但是突然又“四面楚歌”,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內心,一定要再一次的經過這個黑暗。收獲是無限的。
焦慮的核心是恐懼,夾雜著各種不放心和災難化聯想,其實我們一直在做兩件事情,一個是一次次的尋找安全感,一個是一秒秒的抗拒自己的感受。
焦慮,你越想消除它,它越不會離開。而相反,我們要去愛它,去喜歡上它。你可能覺得很荒謬,但是真的你這么做了,那么你就在康復之路上從慢慢的踱步而變成小跑了,你離所謂的康莊大道,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