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是在你充分知曉了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困難之后,在擔憂和恐懼的影響下,依然做出的選擇和行動。這,才是勇氣。
勇氣是在你充分知曉了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困難之后,在擔憂和恐懼的影響下,依然做出的選擇和行動。這,才是勇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新環境,從居住了很久的舊環境,搬到新的城市。類似于這種環境的變化,是否會讓你內心產生不適的情況呢?
有句話是“聽了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確,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聽了許多道理,依然沒有過好這一生。
你焦慮嗎?當我問出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對,我很焦慮”。
控制點指的是人們感到自己能控制那些影響他們生活的事件的程度。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看似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但其實自己才是根源。這么說,并不是在極力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是讓我們看清事情的本質,這樣才能真正應對困境。
付出,貢獻,甚至犧牲等詞語曾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在很多關系中,對別人太好,反倒不是一件好事。換句話說,我們不要把自己以為的好,強加給別人,因為對方未必覺得那是好。
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
毫不夸張地說,每一個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這里所說的心理問題并不是一般范疇的疾病,而是指一種認知失調。
看到匱乏感這個詞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
只要你具備提升自我的動機,都可以通過思維的學習和成長,來改變。
「心理內耗」這個“癥狀”,是很好理解的,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持續的內在沖突,自我消耗。
改變一定是伴隨著痛苦的。這是因為,痛苦是改變的契機。在那個瞬間,自己會突然意識到: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不破不立,變則生,不變則死。
每個人都渴望安全感和愛,那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但有些人的自我比較虛弱,沒辦法做到自給自足,于是極力向外求,結果卻適得其反。
著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從自卑到活出自信,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遠離“消耗型”的關系。
情感冷漠相信多多少少大家都有所體驗過,但這個生活上情感冷漠到底是什么呢?
真正的強大,是你能夠不在乎的時候;真正的自由,是你能夠被討厭的時候。
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害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展示真實的自我;明知道找人幫助更好,卻無法去尋求幫助;不希望成為鋒芒畢露、愛出風頭的人,不敢呈現最好的自己......
一個充分的自我接納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表現得更加的放松,生活也更有活力,自我接納度高的人,往往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造成彼此的關系一團糟的,往往是因為你在關系上的過度用力,而忽視了把愛先用在自己身上。
“我眼里的我”似乎比“他人眼里的我”矮了半截。這種反差,我在許多人的身上都看到過??墒?,究竟是“我看低了自己”,還是“別人高看了我”,這就難以分說了。
前幾天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鬼節”,人們趁此燒些紙錢給已故的親人。我時時懷疑,那些祭祀燒的紙、供的飯、上的香,故去的人都能收到嗎?祭祀儀式中,祭的是誰?
老板一句批評,就讓你陷入了漆黑的深淵。朋友一句評判,就讓你懷疑了自己的價值。為什么?因為,你缺少一個穩固的自我。什么是穩固的自我?
對于有些人來說,原生家庭就是“不幸”的代名詞。他們覺得自己的各種不高興、不順心,都是父母造成的,于是想辦法逃離。
精神分析認為,我們之所以追求美好生活,是因為當下我們總有很多令人不滿意之處, 所以我們總是追求那遙遠的未來。不過,這種期待并不是沒有可能。
“下周的提案交給你,這個項目能不能成就靠你了!”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相信很多人都想成為“一個好人”,因為好人形象,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當一個人把“好人形象”作為執念,就成為了“老好人”,這樣的人無法和他人建立深度關系。
“負面情緒”是一個籠統而模糊的概念。大體上,它指代的是一種壓抑、痛苦、無助、悲傷、憤怒等諸多情緒混雜在一起的狀態,你在此時心境是低落的、消沉的。
學會愛自己,接納生命。
自我肯定如此有效,操作起來難不難呢?不難,只需要兩步!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我們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我們并不是要等風暴平息后才能開啟生活,而是我們本就一直生活在風暴中。
“我好像找不到真正喜歡的事情。我也有在不斷在嘗試,但是如果我看不到成果就很想放棄,總是無法堅持做下去,這是不是就代表我不喜歡?我要怎么才能找到我真正喜歡的方向?”
有錢,有權勢,不一定能讓你快樂,只有擁有堅韌的人格,才能在這個荊棘密布、競爭激烈的世界,收獲快樂與幸福!
前天有一個學員跟我說,在與朋友傾訴自己身材焦慮和暴食問題的時候,得到了「你太玻璃心」的評價。她在「感到受傷」和「強烈自責」的情緒下,又進行了一次暴食。
存在感就是讓被人發現你的存在,讓被人關注到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
這周高考,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話題。其中有一條讓我很驚訝,廣西考生唐尚珺前前后后參加了12次高考,如今已經33歲“高齡”了。
當你覺得缺愛,那是因為你不夠愛自己。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彩票中了500萬;或者接到爸爸媽媽的電話,說“孩子,其實我們家是土豪,這么多年一直裝窮磨練你的心智?!?/p>
離2021年高考還有4天,衡水中學高三考生張錫峰的一段演講視頻突然走紅了。張錫峰說,“上學的地方只有兩間屋子、三個年級,英語老師是語文老師客串的”。
生命的過程在于完整,而不是完美?!枴ち_杰斯《個人形成論》。
撕下年齡的標簽,欣欣然地重新看待這個嶄新的世界,以及自己。
我經常給大一的同學布置一個作業題目——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交上來的作業中,有兩個字會以極高的頻率出現——迷茫。
遠離喧囂,接受大海的饋贈?!獝凵吓懿?,深圳灣的清晨
“為什么是我改變,而不是他?”、“為什么他就無所謂,仍然我行我素,而我卻要改變?”、“憑什么他不改,要我改?”關于改變,你是否也曾有過這些委屈和控訴?
找回本體的喜悅,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關注自己的情緒。
你不要追求一個 360° 連火鍋口味都一樣的靈魂伴侶,你追求一段美好的、舒服的、包容的、有成長性的愛情,那個對的人自然會追著和你跑。
五一長假,你去了哪里玩呢?有被擠成人干嗎?談到出游,有趣的是,數據顯示前往迪士尼游玩的人群,只有不到20%為25歲以下的游客。也就是說,大多數去迪士尼游玩的都是大人。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虛榮心,其實是自尊心的過分體現,是以虛假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狀態。
很多人因為對現在的生活不滿,而失去信心迷茫,覺得世界的人都對自己不公,然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告訴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由內在的小我而造成。
人的一生就是了解自我,追求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而在對于什么是自我,不同的心理流派有著不同的理論模式。
只有你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夠擁有幸福的勇氣,你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你的人生也會就此就此不同。
當你能識別大腦中自我欺騙的把戲,那你就能夠更容易看清你自己。
你活的,是影子,還是自己?
學習心理學一途,也許是從向外的溝通、影響和傾聽入手,也許是向內的理解和分析開始。但只要開始了,你總會慢慢理解自己、慢慢獲得內心的能量,和這個世界達成和諧......
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性別,了解自己的感受,擁有你的獨家記憶。
走近黑暗、直視恐懼才能看見出路。
也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患過抑郁癥,但是卻對抑郁情緒并不陌生。那種低落、沮喪和無助的心境是每一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的。
心理學家庫利說:“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了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自我?!?/p>
“在隆冬,我終于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薄涌?/p>
當我們能夠忍耐,我們就能夠控制住在一瞬間產生的那些也許不理智的行為。我們能夠減緩和降低自發的沖動,給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回應一定的空間。
人際界線是自我的延伸,以自我的感受為界線感的唯一來源。
《我的姐姐》講述了一個并不算復雜的現實家庭故事,在獨特的獨生子女時代,無法再生育二胎的努力,讓家庭中的女兒不得不以獨立自主的姿態而生存。
《雨人》這部電影通過查理與自閉癥哥哥之間的親情故事,讓我們了解了什么是自閉癥,以及自閉癥患者也是可以感受到愛的。
關于《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話題,其中不單單是心理問題,它還影射和涵蓋了其他許多生活中的現實情況...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情結,而情結,是構成人格特點的重要基礎?!扒榻Y”,換一個詞,也可叫“創傷點”或“扳機點”。扳機點是什么呢?
在不斷變革的過程中,我們站在一種更加后知后覺的態度來看待身邊的變化與不變。
回想一下下了班回到家中你是不是習慣性地開始打開手機看微博刷抖音看朋友圈呢?即便到了設定好的 睡覺時間也遲遲不肯放下手機按下關機鍵。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后,當它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愈時,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我們內在不同的部分總是在打架,這正是因為我們不夠了解自己。我們更多的要向內看,認識自己、幫助自己、成全自己,才能遇見無窮大的自己?!?/p>
我們更多的要向內看,認識自己、幫助自己、成全自己,才能遇見無窮大的自己。
只想著滿足自己,卻不想在集體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那么,他們的生活注定是孤獨的,是荒蕪的,即使經歷過很多事,也不會有什么豐富多彩的記憶留下來?!ヂ迥?/p>
自愛力是幸福的最終秘訣。只有自己愛自己,才會吸引真正愛自己的人。生活中的關系問題,工作問題,都跟自愛力有關。
孤獨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所提及,孤獨乃是一種主觀上的社交孤立狀態,伴有個人知覺到自己與他人隔離或缺乏接觸而產生的不被接納的痛苦體驗。
怎么樣才算真實的活著,如何才能和別人產生真實的聯結?帶給我的困惑就是很多時候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意見,有些害怕和恐懼,特別是指向權威男性的時候。
提起社交恐懼癥,很多人眼前浮現的就是一副畏畏縮縮,一開口就結巴臉紅的形象。其實這種理解太過臉譜化和標簽化。
“我們活著,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而為了體驗的更"高級",我們需要不斷"進化",從這個角度說,人生就是來學習的,學習也是人生的意義,而心智成長,是應對變化的唯一方式?!?/p>
不要因揣測別人的想法而懷疑自己,繼而讓自己陷入無時無刻的痛苦糾結之中。這種無時無刻的過度揣摩與擔憂,會消耗掉我們一天大多數精力......
關于自我的思考。
人生是一個覺察和覺知的過程,就連睡覺,本意也不是睡jiào,而應該是睡júe,睡是動詞,在睡覺中júe知,才是睡眠的真正內涵。
生命是一個禮物,接受它,打開它,贊美它,使用它,享受它。
一切迷茫與困惑的解藥,唯有不斷地認識你自己。
如果你身邊的某個同學存在一種奇怪的癖好,你還會與他成為朋友嗎?
以前我經常說:“如果有如果,每個人都是偉人?!比绻氐竭^去,我們就真的能夠避免錯誤的發生,選擇最正確的道路嗎?
《彼得·潘》這部作品一版再版,也被改編成很多影視作品,書中的永無鄉是很多成年人的夢,尤其是在傷心失意時,體會太多的復雜與紛爭之時,向往永無鄉的單純快樂。
我們常把玻璃心掛在嘴邊,到底什么是玻璃心呢?
普通人或許離“個人品牌”這4個字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但在為人處世中做好細節,為自己積累一些印象分,總能幫我們連接到更多的資源。
人的內心,是充滿著矛盾的。其中一個矛盾就是既渴望別人對自己好,又害怕別人對自己好??释麆e人對自己好,這更像是一種本能,也很好理解。
我們很容易活在幻想當中,而忽略了事情的真相,因為這樣,我們自己創造了自己的痛苦。也可以說,我們的痛苦,大部分來自于自己對生活的“意淫”。
一個人從嬰孩的時期開始,就會有大人把她和其他同齡小孩作比較。最后,比較成了我們最討厭的一種思維。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欲望和不同的理想自我,你該如何平衡,都需要你自己去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重新開始,并不代表完全否定過去,而是愿意正視內心,以及保持對未來的信心,最重要的是 ,你不會放棄自己?!薄吨灰獫L燙的人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人的成長離不開生活目標,因為目標會給人帶來指導作用,積極的目標能根據目標制訂自己的行動計劃。
換位思考別人,讓我們收獲感情;換位思考自己,讓我們獲得解脫。
什么是二手人生?面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時,無意識做出的首要選擇是:假手于人?;蛘?,成為他人的心理替身。
一個強大而可怕的天才人物,人類的精英,破譯界的英雄,沒有被高級密碼或高級密碼制造者打敗,卻輕易被街頭一個小偷無意間輕輕一擊,擊得粉碎?!督饷堋?/p>
“我們成了什么樣的人以及過著哪種生活都是由我們的喪失經歷決定的,無論這些經歷是好還是壞。而我們對于生命核心的理解就是我們對于喪失的理解?!薄侗匾膯适А?/p>
貫穿心靈奇旅(Souls)全片的核心思考,來自于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的火花是什么?”
“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進來的地方?!薄R昂納德·科恩
你無需完美,也不需要非要有某一方面多么優秀,你只需要認真地生活,去感受身邊的人和事物。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更有直面最壞結果的勇氣,也很不容易被打到。
高度敏感乃一種人格特征(而非一種“癥狀”),具備這種人格特征的人約占總人口的15%-20%,高度敏感的人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這是他們最基本的特性。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自我否定。在咨詢室里,我聽到過很多自我否定的聲音,這些自我否定的聲音,如果把它們打包起來再貼個標簽的話,三個字就夠了,那就是“我不行”。
如果我們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應對逆境,就可以更好地應對困難并且更快地恢復狀態。
管理心理學中這樣定義榜樣激勵:利用榜樣行為的具體生動性、感染力、說服力,激勵人們朝向特定的目標采取積極行為的方法。常用于重大轉折或困難危險等關鍵時期。
在遇到困惑及痛苦時很多人都想用最快的、一勞永逸的辦法來解決,通過外力來改變命運。于是想一夜暴富的人去買彩票,人生中碰到溝溝坎坎就想通過拜佛來祈福圓滿。
今天,我們來聊聊和自己的關系。也許這個話題會令人感覺到陌生,許多時候,我們將目光轉向外界,卻從未深情凝視過自己。
狂風暴雨中成長的我們,內心留下了無法驅逐的恐懼和孤獨。能不能有另外一種成長,那是在陽光雨露中,有一個人和我相擁著上路。我們關懷著彼此,扶持著彼此。
“如果把我剝的一文不剩,并丟在沙漠了,只要有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p>
看到一則令人惋惜的、心痛的新聞。2020年10月14號上午,大連理工大學通報學校一研究生實驗室身亡,該研究生于13日凌晨2時在微博發布“遺書”。
很多學員都會問我一個問題,陳老師,你經常告訴我們要學會愛自己,那如何學會愛自己呢?愛自己是一個很系統的話題,但核心其實就是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的問題。
原生家庭對我們起到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在于會影響我們潛意識中對于自己的「定位」。此定位主要有兩種:主角位、配角位。
理解一個人很容易,原諒一個人很難。
如今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都會在每年初夏走出社會,對于他們而言,有一個問題橫亙在眼前:生活不順時,應該依靠誰?
自我關懷是美國心理學家Kristin Neff在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背景下提出的關于自我的新概念,是一種能夠保護個體遠離自我批評、反芻思維的積極的自我認知態度。
喜劇的內核是悲情?!惻逅?/p>
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其實每個強勢的人,都有一顆脆弱的心。他們之所以強勢,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得不強勢,他們只有強勢,才能保證自己不被傷害,一旦放松了警惕,他們便可能會被人“捅刀子”。
強勢,發脾氣,愛指責,不容置疑……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所有的東西和特質都是一個立方體,它們有朝陽的一面,就有背陰的一面,朝陽并不一定好,背陰也不一定差。
常說,“選擇大于努力”,某些選擇甚至會使生活截然不同,慢慢的,我們清楚了選擇的重要性,也就更注重行為背后的對錯了。
今夏,《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描述不同年齡層女性的電視劇,在暑期檔賺足了眼球。
我從小總是被指責、被否定。我羨慕李子柒,她的原生家庭也不好,她為什么可以發展得那么好?
如果你渴望新的生活,就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挽回過去已經“沉沒”的付出,而應該更加關注如何使未來的收益更大。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別人越夸獎我,我做得就越好,別人只要打擊我,我就失去了動力。
生命需要愛。人生,還有什么比愛更重要的主題。愛是對抗、攻擊的軟化劑。
有時候,舒適圈就像溫水,而處于舒適圈中的我們,慢慢開始被環境淘汰,與時代脫軌。
我們知道,語言的邊界,就是思維的邊界。你無法將兩個客觀存在的事物給糅合在一起——你不可能將一包煙和一本書糅合成一個東西。
當有了足夠多這樣被容納的體驗之后,就可以和自己生命中很多錯誤與遺憾和解,于是你發現別人的錯也不是那么不可饒恕。
工作壓力并不一定會擊垮人們,但是自我貶低、自我否定、價值空虛感,會讓人精神垮掉。
個人總會用過去的方式(老辦法)處理和應對現在以及未來面對的新環境、新情況,結果會經常發現行不通。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過去,重復童年的命運。
成長中從沒有被看到過的人,很難有自我。一個沒有感受過自我的人,就沒有體會過什么是活著。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對善良這個詞頗有好感,從小被教育要善良,也被夸,是一個善良的人。直到后來感覺善良給了自己很多不能申訴的辛苦,于是重新審視到底何為善良!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行,好累,我好差,自然就容易低沉,不敢挑戰新的東西,最后事情失敗的可能性更大,而你還會順理成章,怪自己確實沒本事。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觸摸痛苦。在這個焦慮的“喪”時代,房子、孩子、工作已經把人壓得透不過氣,想要在這樣的狀態下保持樂觀,不被壞情緒影響心情,并非易事。
面對災難,人們恐懼地尖叫,憤怒地吶喊,在生命威脅面前,他們失控了。
下山時,看著陡峭曲折的路,只是我來時走過的路。
最終一個人能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于他懂了多少道理,或者做出了多少努力,而是他真的有沒有學習把自己當成是重要的。
你覺得對人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會說是死亡。
為什么你對別人那么好,別人不懂感恩?
從存在主義角度理解怎么樣才能夠獲得內心的安寧?為什么我們需要內心的安寧?
成長就是這樣,不是筆直前進暢通無阻的道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在生活中,無論是學校、工作中、或是在社交媒體上,我們都無法避免和他人比較,我們總是過得小心翼翼,總是反思自己,似乎別人都是對的,而自己總是不好。
改變人生的關鍵,在于改變那些讓我們作繭自縛的執念。
?如果我們將時間線拉長來看,所有的痛苦都不是永久的,都會有它結束的時候。所以,每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堅持那么一下下,一下下就好。
花了六元錢,提前點映了熱播劇《我是余歡水》,看完后,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及身邊的許多人。很有共鳴,也讓我想了很多。
所有失去的,也因曾經美好的時光而幻化為力量,陪伴著我們一路前行。感恩那些相遇,也感謝那些離別,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原來,失去和擁有,都是禮物??!
《無聲告白》里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知從何時起,死亡一詞在主流文化中似乎成了一種“禁忌”,往往與“不吉利”“倒霉”等形容詞如影隨形。
?人的一生當中,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喪失,比如,我們所愛的人離世,又或者是,我們自己生命的終結。
我突然想起本瓊森說過的一句話: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于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
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主動離開舒適圈,就是被動離開舒適圈,不是你看不慣舒適圈,就是舒適圈看不慣你。不想活得太節能,也不想活得太耗能,定期跨出有準備的半步,剛剛好。
我們篩選10個女性最常見的傷害事件,編寫了一套有效應對方案。一旦危害發生,無論是當事人還是第三者,都可以從中找到應對方案,避免女性受到傷害。
成長,是不斷校準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預期,讓我們離現實,離真相更近。
在兩性的小愛里面,我們要可以像個小女人一樣,享受被別人寵愛,也要像個大女人一樣,能夠擔當隨時可能發生的暴風雨。
教練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地信任這個人,相信TA是ok的,也有能力找到自己的答案。再給帶著問題的人一個安全且賦能的環境,深度的傾聽,有力的提問,有勇氣的反饋,這些都是讓對方自己找到答案的前提。
情緒的小毛病一樣也需要科學的急救措施。于是,我們編寫了一本專業實用的《心理急救手冊》,讓你在需要的時候,不再手足無措,可以自我療愈。
陷入頹喪的狀態雖然會給我們帶來許多負面情緒,但是負面情緒并非完全沒有作用。
抖音上有個比較火的93梗,很多93年出生的人在抖音上匯報自己的人生進步條:有人結婚了,有人離婚了,有的人還在單身。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還是失敗,而是你積累了敢于替自己做選擇的勇氣。
善待自己,就不要一個人忍吞所有的不開心,記得照顧自己的每一個情緒??偸前炎约旱母惺芊旁趧e人的感受后面?這4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覺察自己的情緒。
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否放下心中執念,與內心的父母和解,決定一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放下執念,是一個人變好的第二個跡象。
當處理抑郁的方式不恰當的時候,抑郁的狀態會更明顯。如何緩解抑郁狀態呢?我們都知道抑郁很重要的表現是情緒低落,從情緒入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從回答“為什么要專注”開始(附專注力的 4 步提升方法)
睡覺蓋的毯子和被子,如果更重一點;淋浴的花灑,如果水流壓力更大一點;擁抱的時候,如果更用力、抱更久一點……
要怎么找到靠譜的心理咨詢師?什么樣算是靠譜?學歷高?個案多?各種流派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是收費貴?
對方說你在投射,并取關了你。
用對方式寫日記,竟然有這么多幫助? 持續1年,你也可以脫胎換骨。
「面對」永遠是第一步。
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幫先生、兩個孩子準備早飯,送他們出門。
我憑本事單身的!你能拿我怎么辦?
幸福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這個道理你懂?
有沒有可能,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的期待?
很多想法根深蒂固,我們卻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正念冥想可以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加優秀
如果請你用五個詞來描述你的童年,你會寫下哪五個詞?
? ? 沙盤游戲(Sand play),由瑞士榮格分析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于1957年正式創立。她在沙盤游戲中注入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無意識理論,突出原型與象征性的作用,從而使沙盤游戲具有了心理分析的治療效果。而追根溯源,沙盤游戲可以追溯到1911年英國作家威爾斯(H·G·Wells)的著作《地板游戲》,書中描述了他和他的分別為十歲和八歲的兩個兒子的游戲過程。他們在地板上用各種玩具形成不同的游戲內容,孩子們玩得開心而投入,顯出令人興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英國心理學家馬格麗特·洛溫菲爾德
我相信人生來值得快樂、輕松、富足的去完成任何一件事。但是事實卻難以如此。 當你想去做一件事,想要某一個東西,理論上來說,在不違反物理學的情況下,只要你能夠調動你的潛力,你是一定能夠完成和得到的。比如輕松獲得財富、工作輕松且有力、獲得良好的親密關系、實現幸福和諧的生活。但現實卻常常不盡人意,你想要是一回事,能實現卻是另外一回事。于是人們常常學會了安慰自己:人生就是很多無奈、自己就是條件差能力不行、這個社會太現實……把原因歸結為“能力低”、“社會現實”等個人不可控因素的確很好,這樣就可以原諒自己了。心理學的觀
我主張人應該跟隨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生存,做著一份工作,明明不開心,卻又無可奈何?;蛘邞n三慮四,不知所向。當我這么說,并不是要清高到不顧社會與家人的責任狂熱與自己所愛,我始終覺得,其實做一件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不僅可以讓自己快樂、自由,讓自己有所價值感,更能輕松獲得財富,解決好生存和責任問題。因為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情,你必然能做好。于是很多人會問我這個問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我們的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能把事情做的非常好,但是卻
《美國心理學家》雜志的一篇文章解釋了幾種方法來處理腦海中持久存在但卻并不被需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