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就是要做自己,千萬不能為了對方改變自己?
戀愛中就是要做自己,千萬不能為了對方改變自己?
最近出臺的新政策,就對青少年預防抑郁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TA是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行為模式,但被動攻擊會對人際關系產生極大的傷害,沒有一個人在這樣的關系中是贏家。
不完美才是婚姻的真相。
但我們時常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旅游的快樂,只能依存于旅途目的地的本身。急急趕路,抵達后又匆忙離去,我們到底有多習慣于對細節的疏忽?
對“有”和“知”不加警惕,我們就會被它們帶離本身,找不到自己,從而陷入一層層妄念之中,背離真實的生活。
但討好必定是有好處的,人們才會選擇討好。
心理學中的“自我決定論”認為,為了獲得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人類必然要滿足三種與生俱來的需求:自我效能感、關聯性和自主權。
適度的焦慮可以讓我們成長,過度的焦慮會讓我們痛苦。
“孤獨并不是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內心最要緊的感受?!?/p>
“你害怕進入的洞穴,蘊藏著你尋求的寶藏”。
獨立是一種能力,懂得求助也是一種能力。
無論是焦慮還是快樂,它其實是欲望和現實的一個差值。
人在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命運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主動力量、直接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動地讓命運決定?!薄⒌吕?/p>
女性的出路不單是擺脫男性凝視那么簡單,不是超越性別,而是超越世俗的規界,建構我們自己的主體身份。
每一段痛苦關系中,都是無數次自我修正的機會。
人類身上有著“厭惡損失”和“選擇盲目”兩個特點,這就意味著,如果某項選擇被設置為“默認”,它會有強大的慣性讓我們選擇維持現狀。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那些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p>
心理周報播客,心理學的圓桌派,滿足你的好奇心。每期1.5小時干貨!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總是那些看不見的傷痕更深更疼。
一個人如果能掌控自己的睡眠,那么他就能更好地掌控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