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用戶頭像
你好,陌生人~~~看到這個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你的焦慮和長期以來的挫敗感。我們的人生中,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感覺“好心辦壞事”。你用了一些筆墨來強調自己是好心。給出一個小小的建議,不要用“好”或者“不好”來界定很多事。社會的規則,有時候你超出我們本身的認知的。我們羨慕社交牛逼癥,但是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社交牛逼癥。你有自己的特長。你強調了“我”,但其實你一直在意的是“別人”。取悅癥的情況,非常明顯喲。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吧。父母多數是很“鼓勵”你去取悅和滿足他人的。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讓自己從小養成了這種“習慣”。1.建議你和要求你發揮取悅癥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生活中不要再反復被影響。2.然后找到能夠支撐你的關系,朋友關系、戀人關系。多傾聽他們給你的建議。不要只聽說好話的,讓別人說真話,然后你像海綿吸水一般吸收,來改善你自己。3.你在工作中,倒不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更在意情緒是否被滿足,這是我猜的,不知道有沒有猜對。情緒價值,在職場上,別人是很難源源不斷給我們提供的。你得嘗試去做一件你覺得很有挑戰事,然后完成它,給自己樹立自信心?;蛘邘椭峦瓿梢粋€任務,找到自己的同盟。4.不斷提升自己在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讓自己變得值錢,這樣就算在單位里人際關系很僵,換部門或者換公司,也有薪水翻番的機會。要相信自己,活好每一天。周末愉快。我是3cats,心理療愈散文在壹心理連載中,可隨時關注,想尋求安慰的時候,可以看看http://www.pgws.com.cn/info/100478640知乎【三只貓真美】微信公眾號【貓咪們的報恩】原創故事《風險家族》連載中。只愿能療愈你那柔軟的心靈,替你實現揚帆遠航。
...[查看全部]
同事 矛盾沖突
用戶頭像
題主,你好!看到意外事件,總擔心發生在自己身上,能感受到你的焦慮和不安。因為這種擔心,你變得消極,不再認為做事有意義,你希望能找到消解擔心的方法。關于你的問題,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有啟發。??1.為何“近兩年”才開始關注意外事件、開始擔憂自身安全?找到事件的源頭,也許能對癥下藥,可能是:身邊有重要的人因為意外去世;身邊存在不安全因素,對你造成壓力;感覺自己一段時間運氣不好;身邊有重要的人或事,比如孩子出生,因為情感鏈接加深,特別害怕出現意外;自己壓力太大,太累,想休息休息,用可能有意外當借口,不用積極做事;……………??2.對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應對途徑1).身邊有重要的人因為意外去世;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從情感上療愈創傷,通過“認知行為”的問答,從認知上進行轉變。 ●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么? ●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么? ●有沒有別的解釋或觀點? ●最壞會發生什么?如果發生了,我能如何應對? ●最好的結果會是什么? ●最現實的結果是什么? ●我相信自動思維有什么影響? ●我改變我的想法有什么影響? ●如果是我的朋友或者家人也因為身邊人去世,害怕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會對他說什么?2)身邊存在不安全因素,對你造成壓力;排除不安全因素;3)感覺自己一段時間運氣不好;可以用“安慰劑”,比如轉運物品,來緩解緊張情緒;4)身邊有重要的人或事,比如孩子出生,因為情感鏈接加深,特別害怕出現意外;此時,怕的不是自己出意外,怕的是后果,通過保險等方式,將可能出現的小概率事件的影響降低到最??;5)自己壓力太大,太累,想休息休息,用可能有意外當借口,不用積極做事;承認自己的壓力和勞累,允許自己休息,不用為想休息特地找借口。??當生命短暫,是該止步不前,還是珍惜當下,相信經過梳理和思考,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查看全部]
焦慮情緒 情緒調節 恐慌無助
用戶頭像
題主,你好: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當今孩子的生活環境,已經和以前的孩子有了很大差別。對比一下,不難發現,主要的環境變化都可能是抑郁的誘因。家庭環境的改變我們知道,抑郁是精神層面的事,而精神層面許多問題都與孤獨有關。抑郁,某種程度上,也與孤獨有關。獨生子女成長的一代,孩子太缺乏陪伴了。不止如此,社會化的發展,分工日益精細,之前大家族大結構已經逐漸被小家庭取代,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在之前的家庭結構中,還可以有堂兄堂妹,表兄表妹一起玩耍,而現在的孩子,成長的環境比較孤獨,這可能會誘發抑郁。另外,父母的角色較之前也有很大改變,現在父母對孩子期望普遍較高,關注度也很高,很想通過變革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有效的指導又比較缺乏,比較迷茫。一些繼承下來的教育方法,又沒法適應新時代的孩子,也給孩子造成了一定傷害,誘發抑郁。隨著離婚數字的攀高,穩固的家庭結構也在時代的浪潮中備受沖擊,而穩固的家,又是孩子成長中的必須,所以,這家里面的種種,都讓抑郁高風險。學校生活的改變學校的環境也不同于以往。孩子們學業壓力徒增,競爭徒增。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現在孩子們學習的知識,無論是數量,還是難度都是之前的好幾倍。孩子們用于學習的時間徒增,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時間也減少許多。曬太陽的時間,奔跑的時間,與同齡孩子一起探險的時間都大幅下降。這些運動與陽光的缺乏,都導致抑郁高發。社會環境的改變智能手機的普及,游戲唾手可得,娛樂項目唾手可得,這些方便讓一個孤獨的孩子,更加容易進入網絡里,游戲里,而這些又加劇了孤獨,孤獨又加劇了抑郁風險,所以,一個惡性循環,最終抑郁高發。物質生活的改變物質生活的改變,讓躺平成為可能。如果有抑郁傾向,但是如果迫于生活,必須去交往,必須去與外界發生聯系,那么這種逼著自己去行動,去改變,去進入真實世界的行動,也是抑郁的克星。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越是發達的國家,抑郁的人越多吧,因為有些人是沒有條件抑郁的。目前人類的進步,讓物質生活豐富起來,躺平也不是不可以。所以,這種孤獨的躺平,進一步增加了抑郁的風險。以上趨勢都有向低齡兒童蔓延的趨勢,教育內卷從中學向小學蔓延,再由小學向幼兒園蔓延,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也普遍提前,20年前只有研究生使用手機,現在幼兒園的孩子開始用手機。綜合起來這些因素,或許就是為什么抑郁的年齡也提前的原因吧。
...[查看全部]
互動反饋 公共事件
用戶頭像
題主您好!生活中聽到某某“婚外生子”,某某"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這些人中不乏平時在眾人眼里是“有能力的好男人”,初聽讓人難于置信,細想卻早有跡可查,不足為奇也?!霸惺窃鯓訌暮媚腥俗兂稍械?,那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量的過程。信念的轉變是最主要的原因一個熟悉的朋友這樣對妻子說:”我堅持鍛煉可以恢復到20幾歲的樣子,你能嗎?”“你現在不能生了,那只有換人了”一年之后,他就婚外生女,選擇離開了妻子和女兒。當時當作一句玩笑話,如今想來,“成年人的話,從來不是說說而已這么簡單”,那是潛意識的無意流露。言為心聲,行動受意識的支配。多元的生活方式,社會對每個人生活狀態的選擇包容性越來越強,導致一些人過分放縱自己的欲望。一有機會,就會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信念轉變背后是深深的自我危機感在家庭和事業中找不到存在的“價值”,內心對自己沒有合理的定位,能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能面對人生發展的自然規律,如衰老、社會角度的轉變、孩子長大離家,家庭結構的變化等,導致“自我否定”,內心不篤定,需要外界來證明我很重要,我很有地位。當有人主動示好,就放棄自己的底線,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榜樣的作用在許多男人眼里,一些不道德的婚外行為,成了一種照耀自己的美麗“光環”,因為在同性中,他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語:“好羨慕你二個老婆,二個孩子,你才是人生的贏家等”。一個圈子里,如果有一個人有婚外行為,要不了多久,身邊的朋友就有人效仿。人的本性“誓言經不起歲月的流失”,喜新厭舊,喜歡冒險和激情的人更易成為渣男。以自我為中心,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滿足的人這種人在關系里總想控制伴侶和孩子,一旦發現自己失控時,轉而向外在另一段關系里尋求價值。不安全的依戀模式嬰兒期沒有得到很好照顧的嬰兒,與母親形成焦慮型依戀模式的孩子長大后在親密關系中即渴望伴侶關心自己,當伴侶正常關愛他時,又逃避對方的關愛,把關愛當作一種“束縛”,讓對方不知道到底怎樣與他相處才能滿足他的情感需求。以什么態度對待親密關系,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生活態度?!耙煌朊椎奈兜馈笔窍闾疬€是無味,體現了一個人的追求和對待人生的態度?;氐筋}主的描述:“有失敗的感情婚姻經歷,也曾經是個好男人,并承認自己是渣男”,從經歷中反省自我,看到婚姻生活中自己的不足,避免在下一段婚姻中采用相同的模式對待伴侶,爭取幸福的生活才是初衷。承認自己是渣男,給自己一個“評判”,這個“評判”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是一種自我“逃避”的心理暗示。我們需要接納過去的自己,不沉迷于過去,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善待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上僅是自己的一點看法,僅作參考。希望能幫到您。祝好!
...[查看全部]
困惑
用戶頭像
你好吖!從你的描述“害怕因為自己開比同事更好的車,而引發對的嫉妒、閑言碎語,甚至排擠”,這會很嚴重的影響你的心情,進而影響工作狀態。??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你比較“關注他人對你的看法和評價”。抱抱你。針對這邊,你也可以嘗試思考和自我覺察:?為什么你這么在意大家的評價???是過去同事曾因為類似問題,調侃或排擠過你嗎???或者是你成長過程中曾有類似原因,被排擠過嗎???或者是成長過程中,父母曾經常約束你,讓你不要張揚,這會引發他人的嫉妒和排擠嗎??他們的評價會給你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你當時的感受和情緒如何?憤怒、擔憂、焦慮、郁悶,或者其他?你是如何看待和面對這些情緒的???這些情緒又會給你引發哪些方面的影響?比如生理上的變化?心情變化?工作思維上的變化???你是否曾有過哪些能夠給你帶來積極的情緒變化的行為調整和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梳理。都是能夠幫助你更清晰的鏈接自我,理解自我,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掌控感。一、我們永遠管不住“別人的嘴”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的個性、認知程度、品行素養都千差萬別,他們的思想和認知,我們永遠無法控制。如果我們過度在意,那就可能會有“解決不完的困擾”。另外,公司也作為一個“小社會”,從眾心理是團體中無可避免的,有時候一個人隨口一說。就開始在團體里傳閱,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許另外一個人面對你的處境,他們一樣會說,會閑言碎語,當你不把這種“評價也好,諷刺也罷”理解為“針對性的攻擊”,而是群體素質所決定的一種文化氛圍,你的心里會放松更多。所以,你心里要非常清晰,如果你思考的方向是“讓同事們沒有那么多閑言碎語,也不讓他們排擠我,影響我的工作心情”,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因為你的命題就是錯誤的,你永遠無法控制住他們的“思想和嘴”。二、積極的認知,將注意力“從外向內轉移”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其實可能并沒有那么多人會去關注別人開了什么車,提了什么包?;蛟S有,就是那種閑著沒事干的人,這種人你可以遠離。避免多交往。如果有被你撞到他們在議論你,你可以自信而堅定的告訴他,別人的事情最好少評價。這種人得罪了也沒關系,因為我們的人生精力有限,并不需要“讓每個人都開心,都喜歡你”,那樣最累的是自己。其次,提高自信度,關于“開什么車這件事”,我個人的看法是“你沒偷沒搶,你靠自己實力,父母有實力,也是一種正當的實力”,只要我們不刻意的炫耀,你就該有自信享受這種實力。然后,將注意力更多的導向內部,關注自己當下的“目標”,別人愛怎么樣怎么樣。這個時候你的心會更加寧靜。你也能夠更專注投入到工作中。祝好????
...[查看全部]
職場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