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br id="qe4x8"><source id="qe4x8"></source></wbr>

          如何告別自我攻擊,與自己和解?

          發布時間:2021-08-29 5評論 1846閱讀
          如何告別自我攻擊,與自己和解?-心理學文章-壹心理

          自我接納這樣一件事,已經被大家充分的認可了;一個充分的自我接納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表現得更加的放松,生活也更有活力,自我接納度高的人,往往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當今時代,完全自我接納的人可能很少,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自我攻擊,表現形式或者明顯或者隱蔽。


          自我攻擊的6種表現形式


          自我攻擊表現形式主要有6種,3種是明顯的,另外3種比較隱蔽。


          明顯的包括:輕微的自責,稍微嚴重點的愧疚悔恨,這都是自我攻擊。


          另外還有一些明顯的就是打罵自己,甚至是自傷自殘的,你可能見過這樣的現象,有人犯了一個什么錯或者出現了矛盾沖突的時候,他會打自己,看著讓人怪難受的。


          自我攻擊還有三種隱蔽的形式:


          1) 習慣性攻擊別人貶低別人的。為什么說這個是一個更隱諱的,因為他把自己不接受的部分,投射給了別人,然后去攻擊別人,實際上間接的也是在攻擊自己。比如說一個人攻擊別人懶惰,他內在渴望安逸的部分也被他攻擊和壓抑了——這就是潛意識的運作方式。


          2)另外一種方式是過分追求愛、美麗、美好、善良、養生等等。在某一個維度追逐時,其實我們在攻擊自己內在的另外的部分,比如片面追求愛,是在攻擊自己的憤怒和敵意,有一個朋友整天念佛來壓抑自己的憤怒,中國人也會用“孝順”來壓抑自己對父母的不滿,實際上都在攻擊自己內在真實的部分。


          有很多朋友特別迷信養生,在朋友圈我經??吹礁鞣N排毒什么的,有的項目還挺嚇人,實際上,從象征意義上來說,排毒是對內在的某個部分的攻擊和排斥,這種攻擊象征性的體現在身體上,就演變成了凈化、排毒。


          3)第三種,就是過度使用自己、過度追求優秀,這實際上是對自己不滿的表達,工作狂就屬于這一類。


          自我攻擊的好處



          自我攻擊其實也有隱含的好處,這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存在即有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在絕境中,它給人一種掌控感。當一個人感到絕望、不確定,不知道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時候,自我攻擊可以讓他感覺到一定的力量和掌控感;


          第二個就是緩解焦慮和張力,比如當一個人有強烈的憤怒時,如果沒有具體的指向,就難以疏解,指向自己的話,就可以暫時釋放這種張力。


          有的人需要把身邊的某個人理想化和完美化,比如說他可能把爸爸投射成完美的,因為一個完美的爸爸對他的自尊、信心和安全感都非常重要,是自己內心的支柱。這個時候如果爸爸犯了錯誤,或者給了他挫折,他就會選擇攻擊自己,來避免把爸爸變成一個不完美的人——是因為自己不好,爸爸才這樣的。這個時候自我攻擊是為了保持重要他人的完美形象。


          自我攻擊還有一個好處,我在會員群里提到要自我和解,有一個會員表示反對,他說我不批判和攻擊自己的話,我哪來的學習的動力,我需要改進,需要進步。所以自我攻擊的另外一個潛在的好處是它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被“鞭”策的動力——“鞭”策的背后,是傷痕。


          自我攻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維護關系。假設對方是一個常常攻擊別人的人,自我攻擊的話,可以更容易與之相處,所以如果父母是經常攻擊打壓孩子的話,孩子就會用自我攻擊來配合這種關系——要在父母腳底下生存的??!


          自我攻擊是一個適應的產物,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意義。但是呢,當我們成人,其實有更好的方法、更多的選擇,我們就要考慮放棄自我攻擊,而選擇一些更有彈性、有適應性、有活力的方式。


          如何與自己和解?


          1)和自己的需求和解,適當的滿足自己


          自我攻擊,首先是容易攻擊自己的需求。如果一個人的需求頻繁受挫,下次再有這樣的需求時,就會否定自己的需求,我無所謂,或者就說自己太矯情了、太麻煩了、不該有這個需求,就會用這些自我攻擊的方式,來消化需求上附著的一些痛苦的體驗。


          首先我們需要與自己的需求和解。


          和解的要點,就是首先要明白,需求不等于要立刻滿足,甚至也不等于滿足,需求就是需求,要不要滿足以及如何滿足是另外一件事情,不要把二者混在一起。


          當你有個需求,比如說“渴望別人來照顧我”這樣一個需求,可能會立刻想到生活中沒有人來照顧自己,老媽在忙,老婆也在忙,然后你很郁悶,接下來可能就會想,我不應該有這個需求——這個鏈條是需要斬斷的,需求就是需求,如何滿足,那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來重新調整自己和需求的關系。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有的人是渴望被夸獎,有人渴望被理解、被關心,有人渴望被認同、支持,有人渴望一個靈魂伴侶,這些需求都沒有問題的。所以我們去嘗試去喚醒、承認、擁抱這些需求,你可以把它寫下來,去承認它,必要的時候也要清晰的傳遞給別人。


          有一個會員曾經跟我說,自己很痛苦,因為她每天在家里做飯,收拾房間,就希望老公能多關注她一下,給她一個擁抱。我說,那你直接告訴他,告訴他你需要擁抱。你要清晰的傳遞你的需求和意圖,別人也才更有可能滿足你。


          當然,我們的需要可能會附帶著以前的一些負面的體驗,比如說羞恥感,當小俊有依賴的需求時,就會覺得羞恥,覺得自己一定是太弱了才需要依賴別人;有人也會有被拒絕的恐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跟這兩種感受和解,對羞恥和恐懼保持正念的基礎上,承認自己的需求:我有這個需求,我有那個需求,沒有問題的我可以有這需求,它們都是正當的。


          有兩個特殊的需求需要格外注意,這兩個特殊的需求其實就是不太容易滿足,而且里邊可能附著了大量的負能量。第一個需求就是自大的優越感,就是自己在與人相處時總想變成最閃亮、最優越的那一個人,你想想這個需求肯定是不太容易實現的,除非你是一個明星、歌星,或者像特朗普一樣,有充足的資源供自己揮霍玩耍。一般人可能就很難了,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甘心情愿地成為你的陰影,你那樣就會弄得孤家寡人,沒有人再跟你玩,最后心理受挫,孤獨抑郁。


          另外一種需求叫融合的需求,直觀的說,就是有一些需求或者想法你不說,你就需要別人懂,需要別人明白,電視劇的皇帝好像都有這種問題,有話不明說,還要大臣、太監懂自己。生活中,有些女性會比較明顯,她不公開表達自己的需要,也希望男朋友或者是老公,不但可以懂,而且還可以自動滿足她。


          融合的需求還表現為需要另外一個人可以即時滿足自己,要什么你就立刻給我,或者是期望別人百分百的認同支持理解自己,聽不得不同的觀點;融合需求也表現為兩個人要粘在一起,熱戀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感覺過恨不得把對方吃了,這種也是融合需求的一種。如果你有融合的需求,除非他能和你配對,否則會讓另外的人感覺到很有壓力,你無時無刻的要抓住他,要讓他滿足自己或者跟他黏在一起,這會讓對方感到壓力想要逃跑。


          這兩個需求本身在適應生活過程中中,會給自己帶來困難。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說,自大的優越感需求、以及融合需求,代表我們生命中,一些重要的缺失的還沒有得到滿足。對于這樣的需求,你可以用一些升華或者象征的方式來滿足,比如說那種自大的優越感,你希望比誰都優越,那么你可以去玩游戲,在游戲里把所有的人都打敗,成為唯一的得勝者,“吃雞”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另外,如果這兩個需求讓你感覺到痛苦、影響你生活的話,那么最好你還是找一個咨詢師來探索是更有效的。說的深一點,這兩個需求仍然和內心深處的不接納有關系,需求的背后,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2)與自己的挫折感和解



          和解也需要跟自己的挫折感和解。自我攻擊發生的時候,其實首先是發生挫折感,然后才使用自我攻擊來緩解挫折感。


          挫折感比較復雜,比如說有憤怒、無力,可能更嚴重的就是瀕死的感覺,覺得活不下去了,有很多復雜的感覺,不管是什么感覺,你都嘗試跟這個感覺去相處,也就是說跟這些感覺和解。我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用呼吸來輔助自己,跟這些情緒相處,怎么做呢?


          比如說當你別人拒絕了你的需求,你的感覺是絕望,那么你就在吸氣的時候默念:我看到自己的絕望,呼氣的時候默念:我擁抱自己的絕望,用呼吸來引導自己跟情緒相處。具體你的感覺是什么,你就去跟什么感覺相處就可以了,我這里“絕望”只是一個舉例。


          我們也需要跟自己身體上的其它感受和解,比如無力感、恐懼、憤怒等等,不要排斥自己的某些感受和情感,嘗試和它們相處、交流、成為朋友,因為它們一直是自己身體,心靈上的一部分。


          3)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接受自己的局限



          全能感是一種典型的防御方式,防御內心深處的無能感,無力感。它表現出來就是追求完美,或者過度承擔責任比如去拯救別人。


          全能感其實會帶來大量的自我攻擊,全能感的邏輯是什么呢?沒有人比我更懂,我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我應該做好所有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邏輯的話,那么肯定產生大量自我攻擊。因為你我皆凡人,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肉體凡胎,必然有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我們在掌握一項技能前,也是需要從無到有學習的,這個過程對于全能感來說,都是重創和打擊,會帶來挫折感。


          在全能感的問題上,我們首先要清楚,幻想是幻想、現實是現實,無論你覺得自己多牛多懂多全能,行動上還是需要依據現實去踏踏實實的做事,比如說我可能期待我自己是500強企業的CEO,做事的時候,我還是要放下期待,要想著如何把眼前的工作做得更好一點。


          所以我想了一個方法叫做”下一步”的行動方法,你要時刻想著我現在在什么位置上,我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也就是說假設我在走路,我現在左腿邁出了,我下一步應該是邁右腿,不用想著說若干步之后登到山頂上去看什么風景,享受什么微風之類的。


          我發現全能感明顯的人,他們通常都會在做事之前,設想的非常完美,設想出宏大的前景,最后導致行為上沒有辦法著手,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大概是全能感的一種生活形態。我建議這樣的人,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用下一步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行為,一點一點的去學習,一點一點的去改進。


          全能感的人,不要去拯救別人,要拯救的只有自己,也要把情緒的責任還給別人,別人不高興就讓他不高興,給他空間和時間自己消化和學習。你要負責的,是你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有全能感的人,只要一行動,只要一做事,只要一學習,尤其是學習新的事物,就會容易受到挫折。


          因為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大師,不是天生就會,不是天賦秉異,不是天生就比別人強,所以你這個時候要會體驗到一些挫折感,你現在不是承擔別人的情緒,而是先要處理自己的挫折感,跟自己的挫折感相處,這個挫折感對自己是有好處的,這可以讓我們的全能感、全能幻想逐漸的對接到現實生活,從而踏踏實實的踩在大地上,扎根發芽結果實。


          4)與自己的特質和解


          我們可能會有一些特質是自己不喜歡的,你感覺一下,現在你能想到什么嗎?


          比如有的男生不喜歡自己的身上的女子氣?;蛘哂行┡?,不喜歡自己的女性特質,不喜歡自己的溫柔。


          也有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細膩的情感,覺得自己矯情。


          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錯覺,覺得如果自己沒有某種特質,別人就喜歡自己了,但事實是,當你真正的喜歡和接納自己時候,敢于做自己的時候,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真正的喜歡真正的你。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某些特質有不滿,首先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1,每種特質都有兩面性,比如敏感的人,另外一面就是情感會很細膩,也容易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2,每種特質都是有原因的,這些特質并不是憑空出來的,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另外,我們可以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去探索一下自己為什么不喜歡這種特質。比如這種特質會讓你想到什么,是否有人對你的這種特質做過什么評價?


          5)與自己的陰暗面和解



          分裂是一種原始的防御方式,分裂就是把好和壞分開,然后投射到不同的物體上,比如上帝是好的,撒旦是魔鬼?,F在有些西方政客,覺得西方是好的,把壞的分裂出來投射給地球的另一端——中國。


          很多人也會借助這樣的分裂,把自己分成好的壞的,對于壞的部分進行攻擊,排斥和壓抑。


          我們追求善良和正直,需要知道我們的心里也有不滿、憤怒、甚至仇恨,我們追求堅強和勇敢,須知我們的心里也有脆弱和膽怯。


          與自己和解,也包括與自己的內在的這些陰暗面和解,接受它們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陰暗面還包括失去、死亡和衰老,我們也需要去思考死亡、接受衰老。


          當陰暗面出現的時候,我們往往可能會有強烈的情緒,在自己有強烈情感的時候,使用呼吸法來擁抱情緒:吸氣,我看到了自己的痛苦,呼氣,我擁抱自己的痛苦。


          與此刻的自己和解


          與自己和解,我們還要分清楚過去、現在和未來,要建立一個清晰的時間概念。


          潛意識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所以我們要區分過去和現在,來避免過去對我們的影響。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摔在了地上,碗碎的瞬間,我的第一反應驚慌的抬頭,看看有沒有大人會罵我,那時候我成年很多年了,很長時間不跟“大人們”一起生活了,但是我一旦犯錯,會自動覺得有人會罵我,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一直在影響我。


          同樣的,當我們有自我攻擊的時候,和自己過去的經歷都是有關系的,如果我們能在不逃避自己的感受的情況下,啟動自由聯想,就有機會分清楚過去和現在。


          當有自責或者自我攻擊的時候,停下來感覺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身體體驗,停留一會,然后問下自己,這種感覺會讓自己想到什么?


          另外,我們也不要把和解作為一個目標,投射到未來,我們需要與此刻的自己和解。


          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在,感覺到自己,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感受。


          你讓自己處于一個觀察者的位置,來觀察自己身體的所有感受,從頭到腳,也可以感受下自己此刻的情緒或者身體感受,接下來,去接受每一個部分的感受,放棄自己想去改變任何感受的愿望,和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融為一體。


          擁抱此刻的自己,接受此刻的自己,不對自我成長做出新的期待和期望,而只是在當下與自己和解,與自己的感受、需求、與內在的一切和解。


          我們要開始學著,不要再把希望、把目標投注于未來,不要把當下把這一刻變成實現未來的工具。我們能把握住的是現在,我們在這一刻去體驗,在這一刻去沉浸,在這一刻去享受,在這一刻去和解。


          心理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去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努力就夠了,至于結果什么時候出現,不知道不設想不期待,你只需要確認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專注的走好眼下的這一步。




          文:倪振源? (訂閱號:nizhenyuan1 認識你自己)
          責任編輯:殷水
          0

          回復

          如何告別自我攻擊,與自己和解?-心理學文章-壹心理

          倪振源

          TA在等你的回復~

          (不超過200字)

          提交回復
          向下加載更多

          私信

          倪振源一條私信

          取消

          問題反饋

          一言不合就开车的美剧_日本JAPANESE漂亮丰满_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_男人听了扛不住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