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問題:
?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積極調整面對?”
?
該問題引來4.3萬人關注,2萬多回答。
?
寥寥數語的問題,上了熱榜,無疑是戳中了無數“平庸孩子”家長的心,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
同為“平庸“孩子的父母,痛定思痛,我們該如何自救?
01
“平庸”的痛苦,
帶來人間清醒
?
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與同學聚會,話題都不約而同地演變成“聊娃“。無外乎孩子們都考上了哪些學校,都有哪些特長。每當這個時候,學霸的父母與學渣父母同坐一桌,內心無數翻騰,堪比過山車,那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當事人清楚。
?
我們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學霸,出類拔萃,然而,科學的概率論統計學告訴我們,學霸和學渣在人群中正態分布,占據兩頭小比例的位置,也就是說,10個孩子中,可能有1個是學霸,1個是學渣,其余8個“平庸”。
?
這個事實足夠扎心,也足夠讓人清醒。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平庸”的。知乎這個問題之所以能上熱榜,也充分證明了,平庸孩子的父母,占了絕大多數。
?
既然我們的孩子大概率都是“平庸“的,那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平庸“的真正含義。
?
所謂“平庸“,我認為就是,不完美,不優秀,很普通,有缺憾。而不完美是一個“人”的真正屬性。所以“平庸”的孩子,只是說明,“這是一個正常的,人類的孩子”,這是多么令人開心的事實。
?
父母在“平庸“這個問題上感到絕望,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我認為是父母無法接受”平庸“這個大概率的現實,父母還生活在”不平庸“的幻想中。
?
在平庸和出類拔萃之間,出類拔萃更能引發關注,滿足自戀,出類拔萃更能符合外界對于”優秀“的標準,更能得到認同,當然人們都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
然而現實是,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是”出類拔萃“的,所以,這大多數平庸孩子的父母,會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這差距引發了痛苦與無力。
?
也有一種情況是,父母認為“出類拔萃“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立足。如果孩子不夠優秀,會引發父母的恐懼與焦慮。
?
現實是,父母本身也是普通人,也不是那么“出類拔萃“,那么父母自己在社會中無法立足了嗎?我們不是也可以好好的生活嗎?父母對于這個現實世界的容錯能力估計不足,世界比你我想象得要寬闊,容得下我們每一個人。
?
無論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還是對未來的恐懼,孩子的平庸,都引發了父母的痛苦,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更重要的是,這一點點真實的痛苦,讓這些父母回到了現實。
?
沒有什么比回到現實中,更具有建設性的了。所有的改變,都需要一個前提——我們要在現實中。痛苦讓我們進入了真實的世界,這是痛苦的意義。以痛苦為標志的進入現實,值得恭喜,我們完成了第一步。
?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在這里,我們開始學習從普通人如何進階。
?
02
普通人的進階之路,
從修身開始
?
《禮記·大學》中云,“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若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先從整理自身開始。孩子屬于家的范疇,那么若想孩子“不平庸”,先從整理自己開始。
?
怎么整理自己呢?
?
痛苦從哪里開始,就從哪里深入。
?
孩子平庸引發痛苦,那是哪方面平庸呢?學習不好,從學習開始;不會社交,從社交開始;不會做家務,從做家務開始;沉迷網絡,從沉迷網絡開始。
?
痛苦就是我們的指路標,告訴我們,這里是入口。
?
怎么開始呢?
?
《禮記-大學》又告訴我們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意思是說,深入研究讓你痛苦的點,并采取行動讓自己從此不再痛苦。
?
孩子數學不好,讓你痛苦,那就開始研究數學,為什么數學不好?怎么才能好。孩子語文不好,讓你痛苦,那就開始研究語文,為什么語文不好,怎么才能好。孩子沉迷手機,讓你痛苦,那就研究沉迷,為什么會沉迷手機,怎樣才能不沉迷。
?
……
?
研究到最后,也許我們會發現,如果孩子哪里不好讓你痛苦,最終解決的辦法都是,改變自己。
?
我觀察過的父母,有一條是相通的鐵規律:父母哪里強,孩子就哪里強。
?
一個朋友家的孩子,擅長寫作,其他媽媽羨慕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她們不知道的是,我這個朋友自己就是個寫作愛好者,多個平臺簽約作者。
?
如果孩子不愛寫作,解決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自己愛上寫作。如果你能夠沉浸在寫作的快樂中,孩子也會沉浸其中。
?
所以我們經??吹降囊恍┰?,比如,“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雞娃不如雞自己”,“優秀的父母,都是成長型父母”,“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確實是這樣的。道理全部相通。
?
同理,如果我們疑問,為什么孩子會沉浸在手機中,那一定是我們自己已經沉浸在手機帶來的快樂中。
?
03
孩子是自己的,
與別人家的毫無關系
?
許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難免要受“別人家的孩子”的干擾。別人家優秀的孩子能引發我們的焦慮,比較能帶來痛苦。你看到的是別人家孩子的優秀,看不到的是別人家幾代人的家族傳統。
?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的家族背后,有錢鐘書,錢穆,金庸…….十幾位名家云集。家族的文化傳承對于一個孩子的熏陶,可見一斑,影響深遠。每個孩子與每個孩子背后,是每個家族幾代人的積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們之間,其實并不是十分平等,也不具備比較意義。
?
同時,每個家族的獨一無二,造就了每個家庭的獨一無二。每個家庭的獨一無二,又造就了每個孩子的獨一無二。在這獨一無二的家庭背景下,我們有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問題,帶來我們獨一無二的痛苦與煩惱。
?
這問題是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無關,與別人家的孩子無關。這是你自己的事,也只有你自己面對與解決。
?
楊鐸百歲感言時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
如今想來,確實如此。每個人的背后,都是一個家族,幾代人幾百年深遠的影響,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撼動。我們能做的,唯有敬畏與學習。我們的使命,是盡我們的能力,優化我們自己的家族。
?
作為普通孩子的父母,也需要這樣的人間清醒:孩子是自己的,與別人家的毫無關系。我們得走一條自己的育兒之路,完成自己的父母職責。
?
因孩子平庸而引發的討論,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背后有許多深邃的道理。我們最明智的做法,是接受孩子的平庸,并且不斷研究自己,完善自己,讓家族在我們這里,完成一點點升級。
?
痛苦是人生的指路標,告訴我們入口在哪里;修身是解除痛苦之路,深入研究讓你痛苦的點,是你的方法,最后,這些都是你的事,與別人毫無關系。
?
祝愿,每一對平庸孩子的父母,都努力升級自己,悅納自己平庸的孩子,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可以托舉著Ta,超越平庸。
?
參考資料:
1.錢學森和他的家族傳奇 中國教育頻道
2.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鐸
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百度百科
?
文:水石頭的小屋? (心理學愛好者一枚,用寫作來整理自己。微信公眾號:水石頭的小屋)
責任編輯:殷水
用戶在壹心理上發表的全部原創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回答、文章和評論),著作權均歸用戶本人所有。獨家文章轉載,請聯系郵箱:content@xinli001.com
舉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