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br id="qe4x8"><source id="qe4x8"></source></wbr>

          在戀愛中總是“作”,不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是……

          發布時間:2021-10-13 17評論 1983閱讀
          在戀愛中總是“作”,不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是……-心理學文章-壹心理

          你戀愛時“作”(過)嗎?

          ?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在戀愛中“作”的人,不僅有女生,也會有男生。

          ?

          比如有事沒事給伴侶制造麻煩和不愉快,特別是時不時就吵架、鬧分手,不顧及伴侶的感受……

          ?

          當然“作”也并非全然不可,適當的“作”可以增加情趣,但過度的“作”只會讓伴侶很痛苦,甚至會讓感情破裂。

          ?

          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作”呢?

          ?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內心是缺乏安全感,通過“作”來希望獲得對方更多注意和關愛。

          ?

          但在我看來,在戀愛中不斷“作”的人更多的是因為不懂自己為什么生氣。

          ?

          所以才會把一切問題都歸咎于伴侶,希望伴侶能夠安撫自己。

          ?

          1、你的“作”,是因為你不懂自己為什么生氣?


          說一個人在戀愛中,“作”是不足以真正去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我們還要看當時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

          ?

          抱著對一個人在戀愛中如何“作”的好奇心,我和朋友們深度交流了一番。

          ?

          @朗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不想再作了”

          ?

          一位男性朋友朗(化名)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抬頭45度角仰望天空,眼角開始出現淚跡,憂郁地說道:

          ?

          我就是那個在戀愛中經?!白鳌钡娜?,我在和前女友相處的過程中,和她吵了很多次架。

          ?

          比如她答應和我一起干什么,后面又改變主意了。我明知沒有必要爭吵,她也事出有因,但我就是忍不住。她每次難過傷心地挽回和道歉,又會讓我覺得挺開心的。但最終她還是忍受不了我的“作”,選擇了和我分手。

          ?

          如果能再重來一次,我是希望能和她好好相愛,而不是這樣爭吵。

          ?

          @琳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作”

          ?

          一位女性朋友琳(化名)沉默了片刻,說道:

          ?

          我在關系當中很沒有安全感,每次他因為忙而沒有回復我消息;我準備好晚飯他沒有及時夸我;他陪我逛了一天街后想玩一會游戲不陪我吃火鍋……這些都會讓我很生氣,我都會忍不住要和他鬧騰,直到他好好安撫我為止。

          ?

          但這都是我的錯嗎?只是因為我很“作”嗎?我想不明白。

          ?

          其實一個人在戀愛當中很“作”的時候,是在表達自己的生氣。

          ?

          朗和琳一開始的情緒并不是生氣,生氣只是結果,“作”是這個結果的外顯表現,“作”著“作”著,他們更不明白自己剛開始為什么生氣。

          ?

          其實在“作”之前,他們的內心經歷著失望和委屈,或者難過和傷心,或者焦慮和害怕。


          比如朗面對前女友爽約時,他是失望和害怕的;琳面對男友的沒回應時,她是焦慮和委屈的。

          ?

          但他們的行為模式,早已習慣壓抑這些情緒,最終只能以生氣的方式朝自己深愛的伴侶發泄,導致伴侶也很受傷。


          2、為什么你的“作”是因為你不懂你的生氣?

          ?

          有沒有覺得,在戀愛中很“作”的人,經常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動不動就生氣哭鬧。

          ?

          這其實,也和我們的成長經歷有關。

          ?

          每個人天生會有一些原始的基本情緒,比如喜怒哀恐。隨著個體不斷成長,后天習得了更復雜的復合情緒和感受。


          而小孩子只會用生氣哭鬧來表達自己別的感受。

          ?

          比如家長答應孩子要去游樂園玩,但臨時有事爽約了。孩子并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更復雜的情感,孩子是第一次體會到這些情感沖擊,所以只會生氣哭鬧。

          ?

          但生氣哭鬧的背后是孩子對于自己不能去游樂園玩的傷心和失望。同時,也是孩子的愿望受挫后的自戀式暴怒,用來維護孩子的自信心,用來抗議“這不是我的錯”。

          ?

          如果家長沒有足夠能力去抱持和幫助孩子理解更深層的情緒,反而用暴力、冷漠、嘲諷等方式地回應的話,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越來越受挫,不斷地負性強化孩子用生氣來表達傷心和失望等等。

          ?

          這最終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后,對于類似失望的事件只會用生氣哭鬧來表達,在戀愛當中就會讓人覺得“作”了。

          ?

          這讓我想起電視劇《天龍八部》里的性格乖張的阿紫姑娘。

          ?

          阿紫習慣在感情中 “作”,不管是面對她喜歡的姐夫蕭峰,還是面對喜歡她的游坦之。她在“作”的時候,內心是有很多情緒和想法的,但最終都是以生氣狀態向對方發泄,她的攻擊表達讓別人一次又一次感到很受傷。

          ?

          這種模式其實也可以追溯到阿紫的小時候。

          ?

          阿紫是段正淳和情人阮星竹所生之小女兒,是阿朱的妹妹。在當時社會里,阿朱和阿紫是私生女,見不得光。但更悲慘的是,阿紫從小被星宿老怪抱到西域生活,比起阿朱的生活狀況更惡劣。

          ?

          阿紫的成長經歷中充滿各種傷害和艱辛,為了尋求保護,她不得不努力地學會種狠毒的招數,學會拍馬屁。在這樣殘酷的童年生活中,沒有人來抱持她的感受,讓她能有機會和空間來發展情感能力,讓她去學會識別和擁抱自己更復雜情感。

          ?

          阿紫在遇到家人和蕭峰之后,看到姐姐阿朱得到了父母和姐夫的關愛和照顧,而她卻經歷了這么艱辛和痛苦的童年,這讓她內心是不斷經歷著各種委屈、不公平、嫉妒等等復雜的情感。

          ?

          所以阿紫面對如此強烈和復雜的情感,和自己的愿望在不斷受挫時,她也能也只會用生氣和“作”來不斷地折騰對方。


          3、如何才能更懂自己的生氣,停止“作”?

          ?

          當我和朋友聊著他們種種“作”的時候,我反問了一句:如果你一開始能直接表達自己的失望和害怕,或者焦慮和委屈,而不是生氣。你覺得那又會是怎么樣的結局呢?

          ?

          他們都沉默了,嘆口氣說道:那對方就不會覺得我是在“作”了,對方會主動地來安撫我,或者給我別的我也能接受的滿足。

          ?

          是的,直接表達自己的脆弱難受等復雜情緒,就是停止“作”的最直接方式,但這又卻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可以這樣慢慢練習:

          ?

          a. 學會停止自動化模式

          ?

          我們在戀愛當中遇事變得很“作”的時候,內心一定經歷了一系列變化。但長年累月習慣讓“作”變成本能反應,也就忽略了內心在發生的一切。

          ?

          所以要讓這“作”的自動化模式剎住車,在我們感受到自己很想“作”的時候,讓自己忍住不發作,或者暫時離開當時的情景。

          ?

          這個過程可以邀請伴侶一起參與,可以和伴侶解釋,你想改變自己的“作”,但現在你需要時間去消化內心發生的一切。


          或者你也可以嘗試讓伴侶抱抱你,告訴對方,你現在想改變很“作”的自己,但你也需要對方能以某些方式來支持一下你。

          ?

          b. 理解和保持自己生氣背后的復雜情緒

          ?

          然后是最關鍵的一步,停下來觀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我從哪一刻開始感覺到不舒服?

          ?這個情緒是什么,來自哪里?

          ?我是不是非得要用“作”的方式表達呢,我是不是可以直接告訴ta我的感受?

          ?

          學會理解和消化自己在那些事件當中的真實感受,去識別和歸類更復雜的情感,而不再是只會用生氣來標識所有的情感體驗。一旦能識別真實的感受,便能夠接納和抱持自己。

          ?

          c. 嘗試做出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然后,我們就要努力把這些內心感受向伴侶心平氣和地表達,改變以往的方式,并嘗試讓伴侶聽了之后給到自己反饋。

          ?

          表達的時候,要注意少用“你”開頭的句式,而多用“我”開頭的句式,這樣就不會顯得像指責或者質問,比如:

          ?

          • “我剛剛感受到被忽略和一點失落”取代“你剛剛那樣,讓我很生氣”

          • “我希望你以后加班的時候也和我提前說一下,這樣我會感覺好受一些”取代“你為什么不能提前告訴我你要加班?”


          d.?求助心理咨詢


          如果這一切對于你而言實在太難的話,有必要求助專業心理咨詢師,在咨詢師的陪伴下去學會理解和抱持自己的感受。

          ?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很多人的“作”來自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回應和接納,從而形成的自動化習慣。所以想要真正地去改變,最好能夠追本溯源,與過去和解,才能更好地活在當下。

          ?

          專業的咨訪關系可以幫助你重新獲得成長所需要的包容和理解,在這樣的關系當中慢慢浸泡著,也會讓我們內心得到滋養,重新學習如何包容理解自己的感受,讓曾經停滯的情感能力發展重獲動力。

          ?

          這時候,心理咨詢不僅會讓你改變“作”的習慣,更能處理關系,還能讓你開啟自我探索之旅,遇見完整的自己。


          4、結語?


          你所做的這些努力,并不只是為了對方,更重要的是為了你自己。

          ?

          只有我們學會更好地關愛自己,讓自己不再這么痛苦地“作”了,才能真正地享受戀愛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

          記住,只要你愿意,你值得愛與尊重,你也值得戀愛的美好。



          文:楊湛德
          責任編輯:殷水
          0

          回復

          在戀愛中總是“作”,不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是……-心理學文章-壹心理

          楊湛德

          TA在等你的回復~

          (不超過200字)

          提交回復
          向下加載更多

          私信

          楊湛德一條私信

          取消

          問題反饋

          一言不合就开车的美剧_日本JAPANESE漂亮丰满_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_男人听了扛不住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