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你好,我是初心歸途。
看了題主的問題描述,感受到題主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因為想要更好照顧他人的感受,導致的自己小心翼翼,身心緊張。
【問題描述】
我時常會害怕說錯一些話,比如有時我的心理狀態是緊張,比如第一次看見我的上級不敢看著他的眼睛說話,說話也很小聲,但是是第一次的緣故,他會覺得我不夠尊重他,但其實我只是很緊張。我就會去逃避這種情況,避免與他交流。又比如我去買眼鏡的時候說:“這個眼鏡我想看看啊”。店員只會覺得我不夠禮貌,不夠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會覺得:“我想看看這個眼鏡啊”聽著更舒服。
(題主,在平時生活中,在與別人接觸時,通常會想要找到一個恰當完美的表達方式,如果沒有預想的那么‘完美’,題主會想到‘不好’的結果,內心會有一定的自我否定。)
所以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常常害怕他人不高興,臨時更換自己的思路和說法,用自己認為他們能夠不討厭的說法去說,但長時間這樣,經常造成神經緊張和頭脹痛,感覺已經不是我真實,自然產生的想法了,做不了自己,請問我該怎么辦?
(題主一直在想著如何讓別人不討厭的方式去和別人溝通,所以一直會對自己的言行保持高度緊張和敏感的狀態,導致了自己出現頭痛和焦慮。同時感覺這不是真實的自己,很矛盾,不知道怎么辦。)
【問題分析】
看完題主的問題描述,讓我想到自己以前的狀態。我本身是屬于內向性格(從內在汲取能量),因此,在和別人溝通的交流的時候,總是有點不知所措,從小被逼著跟左右鄰居打招呼,導致自己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總是處在焦慮狀態,有時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一位同村人的時候(農村有各種輩分,有的叫叔有的叫伯,有的看著年紀大但輩分低,你要叫嫂子或姐,有的還在吃奶,但是輩分高,需要叫叔叔。頭都大了…),就低著頭走過去,不知道該如何打招呼。而那時候上學在老家,我家在村最后面一排,每次出門都要從北到南穿過整個村莊,幾乎都要打一遍招呼(農村人和城市的老人一樣都喜歡從早到晚,聚集在每一個路口,家長里短)。這段路,都讓我有點心理陰影了。(因為,老家的人,喜歡開玩笑,這種玩笑一般都比較低級,一般是通過貶低別人獲得開心。比如,叫錯人了,他們就會各種嘲弄,讓我不愿意看到他們。)
所以,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內心很有共鳴。
以前我總以為自己是太在乎別人的感受了,直到有一次一位老師跟我說,我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這讓我大為憤怒,因為,我一直自詡是一個樂于助人,喜歡照顧他人的人。竟然,說我太在乎自己的感受,這不是說我自私嗎。
最后,老師解釋到,我是不能接受自己內心產生的不好的感覺,因此,想去改變別人,想要要求別人都喜歡我。所以,看似我在照顧別人的感受,其實是我想通過一些方法,不讓別人對我有跟我期望不一樣的看法。
這種新認知的出現,對我的影響比較深刻。我一直帶著這種新的認知角度,去與現實世界重新接觸互動。會發現,別人的反應不再像以前一樣讓我緊張不安,相反,我能夠允許不同的聲音,也逐步的去探索,哪些是我能控制的,哪些是我控制不了。我能控制的我就把它做好,我完全控制不了的,也允許它的發生,并能夠釋然。
【回到題主的問題】
題主在第一次與領導見面時,緊張的不敢與領導有眼光接觸。事情過后,題主憑借自己的頭腦想象了‘不好’的后果,與其說領導真的錯誤感受到你不尊重他,不如說是題主,內心判定了領導可能因此不喜歡自己,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題主不能允許和接受這種‘不好’的感覺出現,因此,通過想象不好的結果,‘恐嚇’自己要時刻保持警惕,敏感。
作為領導真的會因為一次下屬的表現,而覺得下屬不尊重自己嗎?大概率不會,因為,領導一般比我們經歷的多很多,對于下屬的緊張,一般也都是有覺察的,在他們看來,也許就只是覺得題主緊張罷了。
再退一步說,領導甚至不需要你對他多么尊重,畢竟只是工作關系,只要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公司帶去價值,對領導來說他基本都會認為這是個合格的員工。(公司總有一個李云龍,有時對著領導一點面子都不給。)
【怎么破?】
認知調整:
我要好好表現,不然,別人就會不開心,不喜歡我。
VS
無論我怎么表現總會有人喜歡或者不喜歡我,別人開不開心,跟他自己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很大關系,有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控制和改變的。
森田療法:
為所當為,順其自然。
當自己出現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的想法時,允許自己有這種想法和感受,這只是自己這么多年固定模式下的自動思維罷了,就像看一只關在籠子里的老虎一樣,雖然它們會時不時的朝我們吼兩嗓子,但我們內心知道它們是傷害不了自己的,自己是安全的。老虎愿意吼就讓它吼罷了,我繼續該拍照拍照,該吃東西吃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與自己的自動思維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被自動思維帶著走。就像一個第三方觀察者一樣,對待自己的自動思維。以前會出現自動思維時就立馬按照自動思維調整自己的行為,現在就嘗試在自動思維出現時,允許它出現,并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我就是來買眼鏡的,我就是要試一下這個眼鏡,至于是這個眼鏡我想看看,還是我想看看這個眼鏡,只要能讓別人聽懂我的意思就達到了我的目的)
脫敏訓練:
每周給自己定必須‘犯錯’幾次的作業,這樣防止認知融合,導致的經驗性回避,進而導致自己內在‘我不夠好’核心信念進一步加強。
在更多的與現實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慢慢改變過往經驗導致的固有信念,進而能夠慢慢消融自己內心的各種‘必須’‘應該’和‘完美’。
我是初心歸途,你值得擁有這世間美好的一起,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好運~
樓主:謝謝! 舉報